【中華百科全書●革命史蹟●中山樓】 先總統蔣公以國父手創中華民國之艱鉅偉大,而匯集我中華文物精華之寶庫-復興基地臺灣省,久經割讓之痛,雖光復踰二十年,尚無一具有中華文化傳統規模之建築,以作永久紀念;
乃屬意興建中山樓,期於國父百年誕辰之日(民國五十五年十一月十二日)落成;
因此,成立中山樓興建委員會主其事。
蓋以陽明山居臺灣山脈之起源地,山勢雄偉峻拔,建樓於此,則有枕山抱環,氣氛莊嚴肅穆,並增崇仰國父之感;
且落成後舉凡政府之重要集會、盛典,與接待國賓等,皆有一代表中華文化之適當場所;
故中山樓興建之目的,意在紀念國父手創民國之德澤,亦以發揚中華文化之矞皇。
中山樓完全以中國傳統宮殿式之建築藝術為背景。
由修澤蘭秉承蔣公與夫人昭示而設計,於五十四年十月二日由榮民工程處興建,從斬棘劈山,掘土填方而至落成,皆二十四小時施工,歷一年一月,至五十五年十一月六日全部完成。
建築面積共一萬五千平方公尺,結構重疊,樓分三層,最高處距地面三十四公尺,基地深入七公尺,甚為堅固。
本樓正門牌樓,以大理石嵌刻國父遺訓「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墨寶。
樓內之建築有:中華文化堂-專門供給人數眾多的集會活動,共有座位一千八百個,有同時可譯四個國家語言的譯意風電機設備,全國國民代表大會選舉總統,及其他國家重要慶典會議,均在此舉行。
圓廳-仿照北平古代天壇的型式;
廳內有圍棋、西洋棋的設置,供賓客在會議中途休息時消遣娛樂用。
會客廳-接待中外賓客之用。
會議廳-可容納八十至一百人集會。
大餐廳-可以同時供給約二千人用餐,餐桌的設備,能配合中餐、西餐、自助餐等需要,隨時調整使用。
此外,還有大小不等之會議室、會客室、小餐廳、各類房間等。
全部鋪設鑲嵌大理石、高級地氈、特製坐椅、茶几等傢俱,掛巨幅國畫,懸各式大小宮燈,與彩畫、浮雕,相互輝映,合本樓外貌之桅角巍峨,碧瓦紅檻,雄偉壯觀。
(周學敬)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