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科學●食物鏈】 從植物開始經過生物一系列的吃與被吃的食物能量轉移過程,稱做食物鏈。
食物鏈可分為二個基本形態,一是捕食者食物鏈,就是以綠素植物為基礎,接著是草食性的捕食者,再接著為肉食者。
另一形態為碎屑食物鏈,是從死的有機物質開始,接著為微生物分解者與腐食性捕食者,再接著是它們兩者的捕食者。
二種食物鏈的形態並不是互相獨立的系列,它們之間是互相接連的。
兩種形態的食物鏈相連在一起後,稱為食物網,而使自然界中物質呈現循環狀態。
在每一個食物能量轉換過程中,大部分約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潛能會以熱量的形式消失,因此這些轉換過程的階梯是有限制的,大部分在四或五個階梯。
較短的食物鏈有較高的有效利用能量(AvailableEnergy)。
在複雜的自然社會中,生物體由相同數目的階梯(Step)從植物中獲得食物者,稱它們占有相同的營養階級(TrophicLevel)。
如此,綠色植物占據第一營養階級,即生產者階級;
植物捕食者占第二階級,即初級捕食者階級;
捕食草食者的肉食者為第三階級,即次級捕食者階級。
這種營養階級分類中必須要強調的是依其功能而非依其種類來分類。
同種裏可能僅占一營養階級,但也可能同時占據幾個營養階級,這需要視其代謝中能量來源而定。
如人可能吃大魚的,而大魚是吃小魚的,小魚則吃動物性浮游生物,動物性浮游生物則捕食動物性浮游生物,植物性浮游生物利用太陽光進行光合作用來固定能量,此即一食物鏈,而人為次級捕食者階級。
但如人吃穀物,而這些穀物是能移直接固定利用太陽能者,則人占初級捕食者階級,兩者中人的營養階級不同。
因此當人的食物是植物和動物混合成的食物時,可能占據一個在初級和次級捕食者中間的營養階級位置。
在食物能量轉移中潛能會損失,以人為例,它必須要由大魚的初級生產者來供應能量,量的多寡要視食物鏈的長短而定,食物鏈長者所需初級生產者較多,否則較少,這樣使食物鏈構成金字塔形狀。
(張金豐)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