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文學●翻譯名義集】 翻譯名義集,宋平江(治所在江蘇蘇州)景德寺普潤大師法雲(西元一○八五~一一五八年)編,約成書於紹興十三年(一一四三)。
前後添削,時將二紀,成書七卷,六十四篇。
越六年,以初編或失翻名,或缺釋義,遂復作翻譯名義續補。
是書集佛經常用詞語分類編列,梵語則釋以漢語,即自序所謂「翻梵天之語,轉成漢地之言,音雖似別,義則大同」。
全書收錄音譯梵文二千零四十餘條。
並詳述得名之來由及其沿革。
向與釋氏要覽、教乘法數並重,稱為佛學三書,廣為初學者採用。
書中體例各篇篇首均附總論,敘述大意。
其次標出音譯梵文,並一一列舉異譯,溯其出處,詳為釋義。
所據材料,出入經論,旁蒐音義、注疏,或轉引其他佛教著述,或引有世書經史之類。
或僅書作者姓名,稱某說。
徵引書籍凡四百餘種,作者百餘人。
其解釋梵文,與一般音義但說明譯義為限者或異。
其於較重要之名相,則以天臺宗為主,詳加論釋。
歷代重要譯家亦有宗翻譯主篇之記載。
又卷首載唐玄奘五種不翻之說,亦翻譯理論之重要文獻。
唐玄奘、義淨二法師西遊梵國,東譯華言,名相音譯,多與舊譯歧出,輒「指其古翻,證曰舊」。
法雲則以為新舊翻譯之別,但「因地隨人,微有改變,語其大較,未異本源」使然,苟能曉意,何必封言。
故以中土之經而顯彼土之法也。
(許學仁)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6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