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新聞●美聯社】 美聯社(AssociatedPress),西元一八四八年成立於紐約。
當時墨西哥戰爭,因消息傳遞遲緩,電報收費高昂,紐約六家大報(Sun,Herald,Tribune,Express,CourierandEnquirerJournalofCommerce)乃成立聯合採訪部,採訪新聞。
當時並無名稱,亦無正式組織。
隨後紐約各報為了採訪國外新聞,乃成立海港新聞聯合社(HarborNewsAssociation),該新聞聯合社係以新聞船(NewsBoats)迎接入港的歐洲船隻採訪新聞,或歐洲船隻到達波士頓後,將消息以專線送往紐約各報,而所需費用由各報平均負擔。
一八五六年,正式改組為紐約美聯社(N.Y.AssociatedPress),以商業新聞報的海拉克(GerardHallock)為主席。
並成立採訪部,由瓊斯博士(Dr.AlexanderJones)負責,為該社專任人員的第一人。
此後,該社與路透社(Reuter)、哈瓦斯(Havas)、華爾夫(Wolff)等通訊社開始交換新聞。
一八七九年與一八八四年,分別租用自華盛頓至紐約,及紐約至芝加哥的電報專線。
國內消息因此日增,會員報紙增至三百五十五家(一八八○)。
紐約美聯社為減輕電報費用負擔,曾與地方報紙集體簽約,而地方報紙亦及時組成地方性協會,如中西部報紙於一八六二年組成西方美聯社(WesternAssociatedPress)。
一八九二年,西方美聯社因業務無法競爭,乃要求改組紐約美聯社,結果紐約太陽報和論壇報退出,而加入合眾社。
同年,美聯社於芝加哥正式改組成立,即係以西方美聯社為基礎的。
美聯社改組後,紐約、費城、巴的摩爾與波士頓許多主要報紙均未參加。
但合眾社在其他地區沒有會員,為業務發展上之重要障礙,所以它的會員又逐漸加入美聯社。
首先是紐約世界報接受美聯社主席勞森(VictorLawson)與總經理史頓(MelvillE.Stone)的建議,從事合作。
隨後紐約及費城等地的報紙都先後加入。
一八九五年,美聯社已供給新聞給七百家報紙(並非均為會員),在新聞發布及會員方面均有極大擴展。
一九○○年,美聯社再行改組,於紐約設立總社,並與歐洲各大通訊社訂立合同,交換電訊,自此以後,基礎日趨鞏固。
一九○二年,美聯社在歐洲設立若干分社,但在海外發稿工作進行頗為緩慢。
一九二○年,若干南美報紙獲准加入美聯社。
不過由於與路透社、哈瓦斯及華爾夫通訊社的合同規定,各社必須互相尊重彼此的領域,此使美聯社的發展受到限制。
一九三四年,美聯社宣布將一切合同限制廢除,開始對其他國家報紙服務。
自第一次世界大戰至二次世界大戰,是美聯社的發展時期。
會員自一百個增至一千四百個;
電報專線自五萬英里增至二十八萬五千英里;
在內部設備方面,增自動收發電報機與圖片傳真機等。
一九四五年後,美聯社組織有兩次變更:一、一九四五年美國最高法院判決美聯社章程中之一項為違法。
該項規定,會員報得阻止同一城市的競爭者取得美聯社會員權。
二、一九四七年廣播電臺獲准加入美聯社。
按照美聯社章程規定,該社是報紙合作性的非營利公司。
沒有股東及財產所有人,一切權利在於會員,費用由會員分擔,而會員為報紙及廣播電臺。
如會籍停止,則權利隨之終止。
該社為保持客觀及獨立立場,不僅拒絕政府津貼,而且拒絕任何政府的報紙、通訊社及廣播電臺為會員。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九六四年「世界傳播」記載:美聯社之新聞網在國內有一百一十個分社,有二千五百位專任記者,有數千位兼任通訊員;
國外有五十個分社、一千二百位專任特派員,及數百位兼任記者。
每年預算達三千五百萬美元。
美聯社現有報紙會員三千二百六十家,廣播電視臺會員四千三百二十二家,共計七千五百八十二家。
美聯社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海外業務發展極為迅速。
當一九四四年時,其服務範圍僅有三十八個國家,但至一九六三年,已有八十多個國家,可以直接接受美聯社的服務。
美聯社與世界二十四個著名通訊社訂約交換新聞,以補自設新聞網之不足。
簽約之主要通訊社計有路透社、法新社、塔斯社與加拿大通訊社。
(方蘭生)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0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