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傳記●胡宗南】 胡宗南(西元一八九六~一九六二年),浙江孝豐人,生於馬關訂約割讓臺、澎之次年。
幼讀私墊,宣統元年(一九○九),始入縣立高等小學堂,值民國鼎革,畢業後考入湖州公立吳興中學。
民國四年,以第一名畢業。
受聘任縣之王氏小學國文史地教師。
胡氏目擊國事蜩螗,民生凋敝,慨然立報國救民之志。
十三年,先總統蔣公黃埔建軍,胡氏毅然赴粵投考。
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時二十九歲,氏之一生勳業,肇始於此。
民國十四年,軍校畢業,以少尉見習官分發教導第一團,旋調機槍連排長,東征棉湖之役,教導團以寡克眾,胡氏即以機槍連任掩護建功。
深受領袖器重。
自是東征、北伐、討逆、剿匪,幾無役不預,屢建勳功。
其中銅鼓之役、新奉之役、龍潭之役、蚌埠之役,均以力戰克敵,聲威日隆。
九一八事變前,已積功洊升實授中將師長。
淞滬戰起,胡氏率第一師進駐常州擔任後繼部隊,五月停戰,調皖鄂剿匪,克六安、霍山諸險,追剿餘匪由鄂經川北大巴山區,進駐隴南,並分軍進駐蘭皋。
盧溝橋抗日戰起,胡氏率部參加上海保衛戰,自八月血戰至十一月。
旋調升為十七軍團司令,移駐關中。
二十七年,軍校設西安分校,任胡氏兼分校主任。
所部先後增援晉南及蘭封、信陽諸戰役。
二十九年五月,十七軍擴編為三十四集團軍。
是年,日軍大舉西犯,胡氏分遣部隊援晉並拒敵於豫西、靈寶一帶。
時所部除建制之一軍、十六軍及九十軍三軍外,歸節制指揮者有二十七軍、七十六軍、新七軍、新十二軍、騎三軍等部,兵力達二十餘萬。
除拒敵進犯外,並兼籌經略西北各地策反及敵後等工作。
三十三年,日軍猛犯湘桂,西南緊急,胡氏遣部分赴重慶、桂林。
第一戰區長官陳誠調長軍政部後,中樞即命胡氏代理長官。
新疆哈薩克奸民叛亂,胡氏調二十九集團軍入新平亂。
日本無條件投降,奉命在鄭州受降。
十月,晉上將銜,受勝利勳韋,當選為中央委員。
共匪叛亂,胡氏率部先後在陝南、豫北各地征剿,並分兵增援冀、晉,以美國調停之牽掣,未竟全功。
三十六年初,胡氏為重創匪之根本計,研擬進攻延安作戰計畫,奉准後於三月十四日拂曉開始進攻,血戰五日,卒攻克為匪盤據達十數年之「赤都」,民心士氣為之大振。
三十八年,大陸軍事逆轉,胡氏率部馳援西南,轉戰重慶、成都、西昌諸地,戰況慘烈,艱苦備嘗。
三十九年三月,始奉命撤退來臺,出任總統府戰略顧問。
民國四十年,建議成立大陸挺進隊,受命為江浙反共救國軍總指揮。
九月,進駐大陳。
崎嶇海隅,與敵周旋者兩年餘。
四十四年,又受命為澎湖防守司令官,至四十八年卸任。
五十一年二月以病逝,追贈陸軍一級上將,明令褒揚。
胡氏自軍校畢業,出總師干,以致開府西北,未嘗以家事為念。
三十六年五月,始與葉霞翟女士結婚,生有子為真,為善,女為美、為明。
(李毓澍)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7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