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廣圻(1766-1835)】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顧廣圻,字千里,號澗薲,以字行,江蘇元和(今吳縣)人。
生於清乾隆31年(1766),卒於道光15年(1835),享年70歲,為清代嘉慶、道光年間著名之校勘學家。
他引用北齊才子邢邵「誤書思之,更是一適」一語,將其書齋命名為思適齋,自號為思適居士。
顧家世代為醫,所居之江南吳中地區,恰為藏書家薈聚之中心,千里堂兄顧之逵亦為乾嘉時著名藏書家,舊刻名鈔,所在多有,故千里從小得博覽群書(學者稱為萬卷書生),為日後之校勘工作奠立基礎。
千里為江聲之高足,惠棟之再傳弟子,曾師事錢大折,亦曾獲段玉裁指點,種種師承關係對其學術思想及治學方法影響極深。
而其交遊廣闊,與當時名流學者相互啟迪,助益尤大。
千里於經學小學、天文地理、詩賦詞章、金石碑版俱有所長,尤精於校勘學,曾有「清代校勘第一人」之譽。
他主張校勘必須與目錄、版本之學相結合,校勘須精通文字、音韻、訓詁並注意全書義例,俱有識見。
曾強調校書須有根據,標明
出處:,「以不校校之」,雖明知其誤,亦不輕改,以待學者之研求。
此一論點不但成為後人整理古籍之準則,當時諸家校刊古籍,亦喜借重其長才,如孫星衍刻宋本〔說文〕、〔古文苑〕、〔唐律疏義〕,張敦仁刻撫州本〔禮記〕、嚴州單疏本〔儀禮〕、〔鹽鐵論〕,黃丕烈刻〔國語〕、〔國策〕,胡克家刻宋本〔文選〕、元本〔通鑑〕,秦恩復刻揚子〔法言〕、〔駱賓王集〕等,皆延請千里參與校勘,為其籌晝雕印。
每書刻畢,千里並綜合書中校訂語,寫成〔考異〕或〔校勘記〕附刊於後,頗便學者參考。
葉昌熾〔藏書紀事詩〕卷6稱千里「不校校書比校勤,几塵風葉掃繽紛,誤書細勘原無誤,安得陳編盡屬君。」
可謂推崇備至。
千里畢生著述與校勘之書極多,根據近人李慶之考證,其著作有29種,校書達167種。
著作以〔思適齋集〕18卷(道光間刻本)、〔百宋一廛賦注〕1卷(嘉慶間刻本)、〔思適齋書跋〕4卷(王欣夫輯)、〔思適齋集外書跋輯存〕(蔣祖詒輯)最為重要;
校書則遍及經史子集四部,包括經部35種、史部54種、子部43種、集部35種。
其藏書章可考約有23種,其中以「顧千里印」、「澗薲」、「一雲散人」、「顧澗薲手校」、「廣圻審定」、「字千里號澗薲」、「陳黃門侍郎野王三十五代孫」等較為常見。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