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代碼】 CODEN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期刊代碼是一種由期刊刊名縮寫組成的代碼,這個代碼用以永久識別某一特定的刊物,原是為處理科技及醫學期刊而設計。
代碼的結構是由6位大寫的英文字母或數字組成,前4碼通常取自刊名前4個字,以便於記憶。
第5碼取碼位置不定,用以區分刊名相似的期刊,同時兼具助記的功用。
最後一位是檢查號碼,可用英文字母或數字表示。
臺灣地區的中文期刊先譯成韋傑士羅馬
拼音:再行取碼。
此種代碼具有簡短、精確、獨立與容易記憶的特性。
期刊代碼源起於貝夏普規則(Bishop'sRules)。
美國材料測試學會(AmericanSocietyforTestingandMaterials,簡稱ASTM)於1955年開始執行此項代碼的編配工作,並將原貝夏普的4位碼改為5位碼,習稱ASTMCODEN'並出版CODENforPeriodicalTitles備查詢之用。
1975年起,此項執行工作轉由設在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市(Columbus,Ohio)的美國化學文摘服務社(ChemicalAbstractServices,簡稱CAS)負責。
目前,此種代碼的主要功能仍做為科技期刊的識別,和期刊書目儲存查詢之用。
應用範圍則擴及人文及社會科學的刊物,同時也可應用在圖書和專利文獻之上。
期刊代碼和國際標準期刊編號(InternationalStandardSerialNumber,簡稱ISSN)是國際上用來識別期刊的兩種主要代碼,其結構方式不同,但主要功能都在便於期刊的識別、書目資料的儲存和檢索以及自動化作業的管理。
申請期刊代碼可逕函美國化學文摘服務社。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