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檔案】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羊皮檔案,又名羊皮紙檔案,顧名思義是書寫在經過加工的獸皮上的一種古代檔案,因獸皮中羊皮居多,故取名羊皮紙,通常把卷子形狀的稱為羊皮紙卷。
據傳說,古希臘的帕加馬王國最先發明和使用獸皮作為書寫材料,約在西元前200年引起人們的注意,帕加馬王國也因特產羊皮紙而聞名。
羊皮紙是一種非常堅固並類似紙張的書寫材料,一般分為普通羊皮紙和羔皮紙,可以兩面書寫。
普通羊皮紙是經過加工可以用來書寫的綿羊皮、小牛皮和山羊及。
羔皮紙則是從小牛、小羊或羔羊皮中選取的優質皮,較普通羊皮紙美觀、細薄、潔白和光滑,在中世紀歐洲各國常用它書寫重要文件。
英國從1199年起把重要文件以全本或節本形式抄錄在羊皮紙上,作為副本保存,數量十分可觀。
可見,羊皮紙在西元前3世紀至13世紀是歐洲各國長期使用的一種主要書寫材料,11世紀前與紙草紙並用,14世紀以後,由於中國造紙術的傳入,逐漸被紙張取代。
不過,在18世紀有些國家仍用它書寫重要法典文件,以示莊重,比如美國的第一部憲法、獨立宣言、人權法案均書寫於羊皮紙上。
目前,歐洲許多國家以及北美國家的檔案館都保存有古代羊皮紙檔案。
法國藏有7世紀的羊皮紙檔案,南斯拉夫藏有1022年的羊皮紙檔案。
義大利、俄羅斯不僅檔案館收藏有許多羊皮紙檔案,而且還有專人研究羊皮紙檔案的保護和修復技術。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