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1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5 22:28: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凡200卷,清永瑢、紀昀等編纂。

 

又名〔四庫全書總目〕,簡稱〔四庫提要〕或〔四庫總目〕。

 

該書係清代最大叢書--〔四庫全書〕的總目錄,同時也是我國18世紀以前古籍的提要書目。

 

(一)〔總目〕的內容及體例〔四庫全書〕編纂之初,每校閱一書,即在該書卷首撰寫一篇提要,提要文字經紀昀審校潤刪,以求文意與體例的一致。

 

後來,將這些為「全書」而寫的提要文字,再加上為「存目」而寫的提要文字,分類匯編成帙,便構成〔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總目〕總共著錄了收入〔四庫全書〕的圖書3,448種,78,726卷;

 

未收入〔四庫全書〕的存目圖書6,783種,92,241卷,基本上包羅了從先秦到清初尚存的全部古籍。

 

〔總目〕仿〔隋書.經籍志〕之例,經、史、子、集四部之首,各有「總序」1篇,撮述類部源流演變;

 

每類之首,各有「小序」1篇,詳述類目畫分理由和該類分併改隸原因;

 

如義有未盡,則於部分子目或提要之後,間附「按語」,以補述之。

 

總的來說,〔總目〕的編輯指導原則,即經由敘錄、按語、提要等途徑,以達闡明學術淵源、思想流派的目的。

 

每篇提要的內容是先列作者之爵里,以論人知世;

 

次考本書之得失,權眾說之異同;

 

至於文字增刪、篇帙分合,也詳為訂辨,巨細不遺。

 

因此,每部書作者的生平事蹟、著述淵源,書的內容性質、版本、文字,以及全書的優缺點,在〔提要〕中都作了簡括的介紹、考證和評論。

 

透過本書可以了解古籍的編纂經過和基本內容,明瞭古籍作者的簡略事跡,認識古籍版本和文字異同的情況。

 

(二)〔總目〕的分類體系該書所依的分類體系,係淵源於〔中經新簿〕,確立於〔隋書.經籍志〕「四部分類法」。

 

所分類目凡,4部、44類、65屬:1.部即大類,是四部分類法的1級類目,以「經、史、子、集」四部為綱,總括當時天下學術分為4大類。

 

2.類是四部分類法的2級類目,係由「部」所析分出的類目,計經部10類、史部15類、子部14類、集部5類,總計44類。

 

3.屬即子目,是四部分類法的3級類目,也是「類」進一步析分出來的細目,亦即每類之中「流別繁碎者又名析子目」的意思。

 

例如「小學類」其子目便再細分為訓詁、字書、韻書3屬,總計〔總目〕的3級類目全部有65屬。

 

如此便形成了比較符合當時圖書情況和學術特點的「部-類-屬」三層級的分類體系,稱得上我國傳統分類法的典範。

 

(三)〔總目〕的訂補和續編書〔總目〕成書於清代中期,中期以後出版的圖書,以及當時被禁燬或後來發現的古籍,當然不可能在〔總目〕查到;

 

同時〔總目〕的內容也有不少疏失或錯誤之處,因此必須參閱下列〔總目〕的相關書,加以考訂或補充之。

 

1.〔四庫提要辨正〕24卷余嘉錫撰考訂、補充〔總目〕內容、作者、版本訛誤和不足之處凡490條。

 

2.〔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60卷補遺1卷〔四庫未收書目提要補正〕2卷胡玉蘊撰王欣夫輯考訂、補正〔總目〕錯謬和闕失之處凡2,000餘條。

 

3.〔四庫提要訂誤〕李裕民撰。

 

4.〔四庫提要補正〕崔富章撰。

 

5.〔四庫未收書目提要〕清.阮元撰又名〔揅經室經進書錄〕,仿〔總目〕之例,收錄〔總目〕未收古籍凡175種。

 

6.〔四庫采進書目〕吳慰祖校訂依〔進呈書目〕抄本整理校訂而成,是修〔四庫全書〕時各省進呈圖書的目錄。

 

7.〔清代撒燬書提要〕清四庫館臣撰。

 

8.〔清代禁書知見錄〕孫耀卿(殿起)撰。

 

9.〔清代禁燬書目四種〕附補遺清姚觀光撰包括〔禁書總目〕、〔全燬書目〕、〔抽燬書目〕、〔違礙書目〕,索引可用〔藝文志二十種綜合引得〕。

 

10.〔清代各省禁書匯考〕雷夢辰編。

 

11.〔禁書總錄〕陳乃乾撰。

 

12.〔清代禁燬書目研究〕吳哲夫撰。

 

13.〔販書偶記〕孫殿起撰收錄清代以及少數明代和民國初年著述約10,000種,坊間本也有改名為〔四庫書目續編〕。

 

14.〔販書偶記續編〕孫殿起撰雷夢水編收錄清代著作達6,000餘種。

 

15.〔書目答問〕清張之洞撰係指引讀書門徑之書,收錄古籍凡2,200種,其中十之三四為〔總目〕未收,後來范希曾又補訂200餘種,撰成〔書目答問補正〕一書。

 

16.〔鄭堂讀書記〕30卷附補遺清周中孚撰收錄圖書4,000餘種,內有〔總目〕未收和新出的圖書。

 

17.〔清史稿.藝文志〕4卷清趙爾巽等編收錄清代260餘年間各家著述,凡9,643部、138,571卷,按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編排。

 

18.〔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圖書總目〕44卷柳詒徵等編補編12卷王煥鑣等編收錄圖書凡37,002種、59,228部。

 

19.〔續修四庫全書提要〕王雲五主編收錄圖書凡10,070種,尤以道藏、佛教史傳、明人著作、禁燬圖書、古典小說和戲曲的收錄是一大特色。

 

(四)〔總目〕的索引〔總目〕卷帙頗為繁富,今人又未必諳熟四庫分類法,因此,民國以來即有編製索引之舉,茲略舉數種,簡述如下,以提供參考:1.〔四庫書目索引〕陳乃乾編係〔總目〕和〔四庫未收書目提要〕的作者索引,1926年上海大東書局版〔總目〕曾附該索引。

 

2.〔四庫全書總目及未收書目引得〕哈佛燕京學社引得編纂處編係〔總目〕的書名索引,按「中國字庋擷」法編排。

 

3.〔四庫大辭典〕楊家駱編以〔總目〕的書名與作者為條目,每一條目略加簡述,兼具辭典與索引雙重功能,所附〔四庫大辭典助檢表〕係將書名及其異名、附及書名、人名及其字號等分立條目,頗便檢尋;

 

另外該書又附〔四庫採進書目人名索引〕和〔四庫採進書目書名索引〕兩種,是檢閱採進書目的工具。

 

4.〔四庫書目引得〕于炳耀編。

 

除了上述單行的索引書之外,另外,目前坊間所印行之〔總目〕亦多附有索引。

 

例如:商務版〔合印四庫全書總目及四庫未收書目禁燬書目〕乙書,即附有「四角號碼綜合索引」;

 

藝文版〔四庫全書總目〕、〔四庫未收書目提要〕、〔四庫提要辨證〕合刊本,亦附有「著者姓名筆畫索引」。

 

(五)〔四庫全書薈要總目〕由於〔四庫全書〕卷帙浩繁,乾隆38年(1773)曾命于敏中等人擷〔全書〕之精華,繕為〔四庫全書薈要〕。

 

當時于氏並另撰〔四庫全書薈要總目〕一書,以作為〔薈要〕的總綱。

 

〔薈要總目〕一書收書凡463種,分為4部42類33子目。

 

其類目的設立和排列的次第,與〔總目〕多所不同,唯其著錄體例與〔總目〕則大體相仿,只是內容較為簡略。

 

內容主要介紹書的卷數、作者年代爵里,而版本方面著錄比較詳細,是〔總目〕的選編本,也是一部側重版本的目錄書。

 

目前流通的版本,主要有〔擒藻堂四庫全書薈要目錄〕,〔書目類編〕曾加以收錄。

 

(六)〔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乾隆39年又以〔總目〕篇目繁瑣,翻檢不易,命另撰〔四庫全書簡明目錄〕20卷,不錄存目,只載書名、卷數、撰者等,內容要而不煩,俾學者由書目而尋提要,由提要而檢全書。

 

〔簡明目錄〕在收書範圍、提要詳略兩方面均有別於〔總目〕,但不妨礙兩者一繁一簡相輔並行。

 

〔簡明目錄〕撰寫的提要凡3,000餘篇,敘述文字極為簡要,主要刪去〔總目〕的大、小序和版本注釋,每書只有簡括的敘述,必要時間附案語,篇幅只及〔總目〕的1/10,實質上可視為〔總目〕的簡編本。

 

〔簡明目錄〕不但是研閱〔總目〕的津梁,同時也是探知我國古代學術的南針。

 

欲查〔簡明目錄〕收錄圖書的版本,可利用清邵懿辰編,邵章續錄之〔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注〕、清莫友芝撰,莫繩孫編之〔郘亭知見傳本書目〕兩書。

 

此外,近人楊立誠又編有〔四庫目略〕乙書,係根據邵書、莫書和〔簡間目錄〕三書改編而成,亦可參閱。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6 20:47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