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蘇菲(al-SufismTasawwuf)為回教神祕主義派別。
蘇菲一詞之來源說法不一,一般認為源於阿拉伯文Suf(羊毛)一詞,因該派人士喜著粗織羊毛衣而得名。
該派源於早期一些虔誠的教徒因深信〔古蘭經〕中有隱晦的經文,期望通過苦行和禁慾的行為,切身體會經文中關於實踐教義中的神祕經驗。
七世紀末至八世紀初,苦行主義和禁慾主義得到進一步發展,並成為對翁米亞王朝(Umayyad)奢侈之風的消極抗議。
八世紀中葉以後,在新柏拉圖主義等外來思想的影響下,發展成為神祕主義派別。
十一世紀AbuHamidal-Ghazzali將神祕主義納入伊斯蘭正統教義。
十三世紀IbuArabi更進一步將之發展為系統的「泛神論」思想。
早期蘇菲派幾乎完全建立於個人活動之基礎上,十二世紀以後,逐漸形成許多以奠基人名字命名而具有常設性、組織嚴密的教團,其中以「卡迪里」(Kadiriya)、「里法伊」(Rifa'i)、「毛拉維」(Mawlawiya)、「契斯提」(Ghishtiya)、「沙茲里」(Shadhiliyah)等教團影響較大,他們的活動遍及整個回教世界。
蘇菲派不是一個統一的宗教團體,故沒有統一的教義及儀式,但各教團仍有許多共同之處,如都主張:通過多階段的修持方式和道乘途徑,進入「無我」境界,從而達到與真主「融合」的目的。
同時都有獨特的「齊克爾」(Zikr「讚念真主詞」)的形式,並為此舉行一定的儀式。
一般教團都實行導師制,導師被稱為「篩海」(Sheikh)、「長老」(Murshid)、「老師」(Ustadh)、「巴巴」(Baba)或「辟爾」(Pir),其弟子經過修練,被認為已獲得「真理」,達到與真主合而為一的目的,就可以另細分支教團。
如今在回教世界中多為帶有消極、具隱密性之社團。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