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道德經第六十五章心得】
在未聽老師講解前,我對本章之解釋如下: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舊而傳統此正面的當作方法者,不是用聰慧人,且用不聰明此。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人此不容易診療,用他的一種對事理吸收與理解的能力超出、勝過。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
所以用一種對事理吸收與理解的能力管理與統理地區,地區此使壞作亂的人。
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未用一種對事理吸收與理解的能力管理與統理地區,地區此吉祥幸運的。
知此兩者亦稽式。
洞悉與了解這兩者也是考證法則與模範。
常知稽式,是謂玄德。
一般的洞悉與了解考證法則與模範,事情稱呼深遠奧妙的規範。
玄德深矣遠矣;
深遠奧妙的規範不容易了解矣距離不近的矣;
與物反矣!
同內容背離矣!
然後乃至大順。
正確位置上才到達重要的適合與如意。
2012年9月25日晚,我聽到老師解釋之義記錄如下: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舊而傳統此正面的當作方法者,不是用聰慧人,且用不聰明此。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人這不好管理與統理,用他聰明的程度高。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
所以用聰明的管理與統理,地區的使壞作亂的人。
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非用聰明的管理與統理,地區的幸運。
知此兩者亦稽式。
洞悉與了解這兩者也是查考法則。
常知稽式,是謂玄德。
普遍的洞悉與了解查考法則,正確稱呼深遠奧妙共同遵循的規範。
玄德深矣遠矣;
深遠奧妙共同遵循的規範不容易了解也深奧也;
與物反矣!
和內容與原來的不同也!
然後乃至大順。
上述才到達大通暢。
聽完老師的解惑後,我的理解為:
以流傳下來的傳統當作依據來使用的人,不是聰明者,就像都說捐錢給寺廟功德無量,可以得到神佛庇佑而消災解難,然後便有一堆人去捐錢去燒香,他們卻沒有想過這樣做的原理依據是什麼。
明明都是一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可是還是那麼多人去追求,而現實真實存在的東西他們卻置之不理,這便是人的本性,都希望不勞而獲,所以才會燒香拜佛希望天上能掉餡餅,可是現實就是不願用自己的努力去換取所需。
都希望自己所犯的過錯能被原諒,所以才會燒香拜佛希望得到上天的寬恕,可是過後還是會犯同樣錯誤,沒想過要改正錯誤,好像只要能得到上天的寬恕犯再多的錯都不怕,真是自欺欺人。
人是不好管理的,人普遍的都會自作聰明,在自己認定的事物上很難修正,而每個人因為知識的多少而產生了認知的不同,也就存在了差異與分歧,所以人多的地方糾紛也就多。
所以一個聰明之人來管理這個地區,一定會想辦法辨別出對與錯的分界線,由此而定出法律法規,觸碰了法律法規者便是做錯事者,這樣便可以讓做錯事者無所遁形,去接受應有的懲罰。
而不聰明之人來管理這個地區,他很難分辨出對與錯,一個壞人不可能到處說自己壞人,如果無法將其找出便只能讓他們這樣的人混在人群裡,那麼也就是好壞不分,此地區也一定糾紛不斷,也就沒有安定可言,那麼這個地區肯定危在旦夕,只能祈禱幸運了。
上述兩者便是前車之鑑,可以以此為參考依據,從中找到適合自身現狀的法則。
而洞悉與了解了並且考查了前車之鑑法則,以此當成依據者,會稱呼這是深遠奧妙共同遵循的規範。
深遠奧妙共同遵循的規範是不容易了解的,也是深奧的。
雖然表面看到的道理比較淺顯,但是實際上內容是複雜與深奧的,與我們原本的認知是不同的,所以是需要學習的,只有知識足夠才能看到真正的深奧內容。
就像現在都知道要管理好一個地區必須要聰明,要能分辨對與錯,可是要如何分辨對與錯呢?
這就得需要累積足夠的知識作為辨別的依據了,而對做錯事的人該如何懲罰,如何教導還未做錯事的人以後也不要做錯,這些都是需要學習的學問。
我們現在學習的元空學術也是如此,沒學習之前一切認知都是只停留在了名稱之上,隱藏在名稱下的深奧學術卻是一概不知,要想真正的了解這套學術便只有學習這一條途徑。
只有通過學習,由淺入深,由起源入手,了解元空的源、元空的理、元空的義、元空的法、元空的竅,如此才能達到大通暢而理解其真實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