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20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脾胃論 卷中 調中益氣湯24】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2 16:07: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脾胃論 卷中 調中益氣湯24

 

 

黃 (一錢) 人參(去蘆頭,有嗽者去之) 甘草 蒼朮(以上各五分) 柴胡(一味為上氣不足,胃氣與脾氣下溜,乃補上氣,從陰引陽也) 橘皮(如腹中氣不得運轉,更加一分) 升麻(以上各二分) 木香(一分或二分) 上件銼麻豆大。

 

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帶熱,宿食消盡服之。

 

寧心絕思,藥必神效,蓋病在四肢血脈,空腹在旦是也。

 

如時頭熱躁,是下元陰火蒸蒸發也,加真生地黃二分、黃柏三分,無此證則去之。

 

如大便虛坐不得,或大便了而不了,腹中常逼迫,血虛血澀也,加當歸身三分;如身體沉重,雖小便數多,亦加茯苓二分,蒼朮一錢,澤瀉五分,黃柏三分,時暫從權而祛濕也,不可常用,兼足太陰已病,其脈亦絡於心中,故顯濕熱相合而煩亂;如胃氣不和,加湯洗半夏五分,生薑三片;有嗽,加生薑,生地黃二分,以製半夏之毒;如痰厥頭痛,非半夏不能除,此足太陰脾所作也;如兼躁熱,加黃柏、生地黃以上各二分;如無以上證,只服前藥;如夏月,須加白芍藥三分;如春月腹中痛,尤宜加。

 

如惡熱而渴,或腹痛者,更加芍藥五分,生黃芩二分。

 

如惡寒腹中痛,加中桂三分,去黃芩,謂之桂枝芍藥湯,亦於芍藥湯中加之同煎;如冬月腹痛,不可用芍藥,蓋大寒之藥也。

 

只加乾薑二分,或加半夏五七分,以生薑少許制之。

 

如秋冬之月,胃脈四道為衝脈所逆,並脅下少陽脈二道而反上行,病名曰厥逆,《內經》曰:逆氣上行,滿脈去形,明七神昏絕,離去其形而死矣,其證:氣上衝咽不得息,而喘急有音,不得臥,加吳茱萸五分或一錢五分,湯洗去苦,觀厥氣多少而用之。

 

如夏月有此證,為大熱也,蓋此病隨四時為寒熱溫涼也,宜以酒黃連、酒黃柏、酒知母各等分,為細末,熱湯為丸。

 

梧桐子大,每服二百丸,白湯送下,空心服。

 

仍多飲熱湯,服畢少時,便以美飲食壓之,使不令胃中留停,直至下元,以瀉衝脈之邪也。

 

大抵治飲食勞倦所得之病,乃虛勞七損證也,當用溫平,甘多辛少之藥治之,是其本法也。

 

如時上見寒熱,病四時也,又或將理不如法,或酒食過多,或辛熱之食作病,或寒冷之食作病,或居大熱大寒之處益其病,當臨時制宜,暫用大寒大熱治法而取效,此從權也,不可以得效之故而久用之,必致難治矣。

 

《黃帝針經》云:從下上者,引而去之。

 

上氣不足,推而揚之。

 

蓋上氣者,心肺上焦之氣,陽病在陰,從陰引陽,宜以入腎肝下焦之藥,引甘多辛少之藥,使升發脾胃之氣,又從而去其邪氣於腠理皮毛也。

 

又云:視前痛者,常先取之,是先以繆刺瀉其經絡之壅者,為血凝而不流,故先去之,而後治他病。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07:37 , Processed in 0.28124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