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35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今名醫匯粹 卷六 病能集四 二便門96】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8 15:43: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古今名醫匯粹 卷六 病能集四 二便門96

 

 

李士材曰︰小便閉與癃,二症也。

 

新病為溺閉,蓋點滴難通也;久病為溺癃,蓋屢出而短少也。

 

閉癃之病,《內經》分肝與督脈,三焦與膀胱。

 

膀胱但主藏溺,其主出溺者,皆肝經及督脈、三焦也。

 

又考膀胱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夫主氣化,太陰肺經也。

 

若使肺燥不能生水,則氣化不及州都,法當清金潤肺,車前、紫菀、麥冬、桑皮之類。

 

如脾濕不運,而精不上升,故肺不能生水,法當燥脾健胃,蒼朮、白朮、茯苓、半夏之類。

 

如腎水燥熱,膀胱不利,法當滋腎滌熱,黃柏、知母、茯苓、澤瀉、通草之類。

 

夫滋腎瀉膀胱,名為正治;清金潤肺,名為隔二之治;健胃燥脾,名為隔三之治。

 

又或有水液只滲大腸,小腑因而燥竭,宜以淡滲之品,茯苓、豬苓、澤瀉、通草之類,分利而已。

 

或有氣滯,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者,順氣為急,枳殼、木通、橘紅之類。

 

有實熱者,非純陰之劑,則陽無以化。

 

上焦熱者,梔子、黃芩;中焦熱者,黃連、白芍;下焦熱者,黃柏、知母。

 

有大虛者,非與溫補之劑,則水不能行,如金匱腎氣丸及補中益氣湯是也。

 

如東垣治一人小便不通,目突腹脹,皮膚欲裂,服淡滲之藥無效。

 

東垣曰︰疾急矣,非精思不能處。

 

思至半夜,曰︰吾得之矣,膀胱為州都之官,津液之腑,必氣化而能出。

 

服淡滲氣薄,皆陽藥也,孤陽無陰,欲化得乎?以滋腎丸群陰之劑投之即愈。

 

丹溪言曰︰吾以吐法通小便,譬如滴水之器,上竅閉則下無以自通,必上竅開而下竅之水出焉。

 

氣虛者補中益氣湯,先服後吐。

 

血虛者芎歸湯,先服後吐。

 

痰多者二陳。

 

氣閉者香附、木通,探吐。

 

更有淤血而小便閉者,牛膝、桃仁為要藥。

 

《別錄》云:小便不利,審是氣虛,獨參湯如神。

 

由是觀之,受病之源,自非一途矣。

 

趙養葵曰︰小便不利,東垣分在氣在血而治之。

 

辨在渴乎不渴,如渴而小便不利,此屬上焦氣分。

 

水生於金,肺熱則是消化之源絕矣,當於肺分助其秋令,用清金之藥,如生脈散之類為當。

 

又有脾虛,因飲食失節傷其胃,氣陷於下焦,經所謂脾胃一虛,令人九竅不通。

 

用補中益氣湯,以參 甘溫之品,先調其胃氣,以升麻、柴胡從九原之下而提之,則清升而濁自降矣。

 

清肺者隔二治,補脾者隔三治。

 

東垣虛則補母之妙。

 

如不渴而小便不利,此屬下焦血分。

 

下焦者,腎與膀胱也,乃陰中之陰,陰受熱,閉塞其下流。

 

經曰︰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若淡滲之藥,乃陽中之陰,非純陰之劑,陽何以化?須用滋腎丸,此氣味俱陰,乃陰中之陰也。

 

東垣嘗治一人,便秘危急,以此法治,即愈。

 

然真陰者,東垣未之論。

 

真陰虛,惟六味丸以補腎水,滋腎丸又所當禁。

 

黃柏、知母,恐其苦寒泄水。

 

又忌淡味滲泄之藥。

 

有真陽虛者,須八味丸。

 

戴氏云:有似淋非淋,便中似鼻涕之狀,此乃精溺俱出,精塞溺道,故欲出不能而痛,宜大菟絲子丸、鹿茸丸。

 

戴氏亦用褚侍中之法也。

 

丹溪治一老人,患小便不利,因服分利之藥太過,遂致閉塞,點滴不出。

 

予以其胃氣下陷,用補中益氣湯,一服而通。

 

因先多用利藥,損其腎氣,遂至通後遺尿,一夜不止,急補其腎,然後已。

 

凡醫之治是症者,未有不用泄利之劑,誰能固其腎氣之虛哉?書此以為世戒。

 

薛立齋曰︰小便赤澀短少,若津液偏滲於大腸,大便瀉而小便少者,宜用豬苓、澤瀉、茵陳、山梔分利之。

 

若陰陽已分,而小便短少者,此脾肺氣虛不能生水也,宜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

 

陰火上炎而小便赤少者,此肺氣受傷不能生水也,用六味丸加麥冬、五味。

 

腎經陰虛,陽無所生而小便短少者,用補中益氣湯、六味丸。

 

若誤用滲泄分利者,先用滋腎丸,急投金匱加減腎氣丸。

 

王節齋曰︰小便不禁或頻數,古方多以為寒,而用溫澀之藥。

 

殊不知屬熱者多,蓋膀胱火邪妄動,水不得寧,故不能禁而頻數來也。

 

故年老人多頻數,是膀胱血少,陽火偏旺也。

 

治法當補膀胱陰血,瀉火邪為主,而佐以收澀之味,如牡蠣、山萸、五味子之類,不可用溫藥也。

 

病本屬熱,故宜瀉火。

 

因水不足,故火動而致小便多,小便既多,水益虛矣,故宜補血瀉火治其本也,收之澀之治其標也。

 

薛立齋曰︰經云:膀胱不約為遺溺。

 

小便不禁,常常出而不覺也。

 

人之旋溺,賴心腎兩氣之所傳送。

 

蓋心與小腸為表裡,腎與膀胱為表裡,若心腎氣虧,傳送失度,故有此症。

 

治宜溫暖下元,清心寡欲。

 

女人有產蓐不慎,致傷膀胱,屬虛寒者,秘元丹、韭子丸。

 

內虛濕熱者,六味地黃加五味、杜仲、補骨脂。

 

年老者,八味丸,收生不謹,損破尿胞者,參朮補胞東加豬羊胞煎之類。

 

竊謂肝主小便,若肝經血虛,用四物、山梔。

 

若小便澀滯,或莖中作痛,屬肝經濕熱,用龍膽瀉肝湯。

 

若小便頻數,或勞而益甚,屬脾氣虛弱,用補中益氣加山藥、五味。

 

若小便無度,或淋瀝不禁,乃陰挺痿痺也,用六味。

 

若小便澀滯,或補而益甚,乃膀胱熱結也,用五淋散。

 

其脾肺燥不能生化者,黃芩清肺飲。

 

膀胱陰虛,陽無所生者,滋腎丸。

 

膀胱陽虛,陰無所化者,六味丸。

 

若陰痿,思色精不出,莖道澀痛如淋,用加減八味丸料加車前、牛膝。

 

治老人精竭復耗,大小便牽痛如淋,亦用前藥。

 

不應,即加附子,多有生者。

 

遺尿,若脬中有熱,宜加味逍遙散。

 

若脾肺氣虛,補中益氣加益智仁。

 

若肝腎陰虛,宜六味丸。

 

趙養葵曰︰臟腑秘一証,腎司二便,其不禁者,責之腎矣,然則大便不通者,獨非腎乎?腎氣虛則大小便難,宜以地黃、蓯蓉、車前、茯苓之屬,補其陰,利水道;少佐辛藥,開胰理,致津液而潤其燥,潔古云:臟腑之秘,不可一概治療。

 

有熱秘,有冷秘,有實秘,有虛秘,有風秘;有氣秘。

 

老人與產後,及發汗利小便過多,病後氣血未復者,皆能成秘。

 

禁用硝、黃、巴豆、牽牛等藥。

 

世人但知熱秘,不知冷閉,冷秘者,冷氣橫於腸胃,凝陰固結,津液不通,胃氣閉塞,其人腸內氣攻,喜熱惡冷,宜以八味料大劑煎之,冷凍飲料即愈。

 

或局方半硫丸,碾生薑調乳香下之。

 

或海藏已寒丸俱效。

 

其丸雖熱,得芍藥、茴香潤劑,引而下之,陰得陽化,故大小便自通。

 

如遇春和之陽,則冰自消矣。

 

東垣嘗論治秘,予體之而不用其方,如潤腸丸、潤燥湯、通幽散之類,俱不用。

 

惟用六味地黃丸料煎服,自愈,如熱秘而又兼氣虛者,以前東加參、各五錢,立愈。

 

此因氣虛不能推送,陰虛不能濡潤故耳。

 

李士材曰︰五淋︰石淋,清其積熱,滌去砂石,則水道自利,宜神效琥珀散、如聖散,獨聖散,選用。

 

勞淋,有脾勞、腎勞之分。

 

多思多慮,負重遠行,應酬紛憂,勞於脾也,宜補中益氣與五淋散分進。

 

專思考慮者,歸脾湯。

 

若強力入房,或施泄無度,勞於腎也,生地黃丸,或黃 湯。

 

腎虛而寒者,金匱腎氣丸。

 

血淋,有血瘀、血虛、血冷、血熱之別。

 

小腹硬滿,莖中作痛欲死,血瘀也,一味牛膝,煎膏酒服,大效。

 

但虛人能損胃耳,宜四物加桃仁、通草、紅花、牛膝、丹皮。

 

血虛者,六味丸加側柏、車前子、白芍,或八珍湯送益元散。

 

血色鮮紅者,心與小腸實熱,脈必數而有力,柿蒂、側柏、黃連、黃柏、生地、丹皮、白芍、木通、澤瀉、茯苓。

 

血氣黑暗,面色枯白,尺脈沉遲,下元虛冷也。

 

金匱腎氣丸。

 

然有內熱過極,反兼水化而色黑者,未可便以為冷也。

 

氣淋,有虛實之分。

 

如氣滯不通,臍下妨悶而痛者,沉香散、石韋散、瞿麥湯。

 

氣虛者,八珍湯加杜仲、牛膝,倍茯苓。

 

凡膏淋,似淋非淋,小便色似米泔,或如鼻涕,此精溺俱出,精塞溺道,故欲出不快而痛,鹿角霜丸、大沉香丸、海金砂散、菟絲子丸,隨症選用。

 

冷淋,是腎虛,肉蓯蓉丸、澤瀉散、金匱腎氣丸。

 

胞痺。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風寒濕邪氣客於胞中,則氣不能化出,故胞滿而水道不通,小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

 

以足太陽經上交於巔,入絡腦,下灌鼻則為清涕也,腎著湯、腎瀝湯,巴戟丸。

 

方約之曰︰淋証,其感不一、或因房勞,或因忿怒,或因醇酒,或因濃味。

 

夫房勞,陰虛火動也;忿怒者,氣動生火也;醇酒、濃味者,釀成濕熱也。

 

積熱既久,熱積下焦,所以小便淋瀝,欲去不去,又來,而痛不可忍者。

 

初則熱淋,血淋,久則煎熬水液,稠濁如膏,如沙如石也。

 

故諸方中,類多散熱,利小便,而於開鬱行氣、破血滋陰蓋少焉。

 

若夫散熱、利小便,只能治熱淋、血淋而已,其膏淋、沙淋、石淋三者,必須開鬱行氣、破血滋陰方可也。

 

東垣用藥凡例︰小腹痛,疏肝滋腎。

 

蓋小腹、小便乃肝腎之部位也,學人不可不知。

 

戴院使曰︰五淋皆有冷有熱,血有熱有淤,氣有熱有冷,勞有虛冷虛熱,與湯過差,精不由其道,妄行不禁,與溺俱出,此熱劑之傷,未可概以為冷也。

 

治淋之法,除的然虛冷之外,其餘諸症,若用本題不效,便宜施於調氣之劑。

 

蓋津道之逆順,皆一氣之通塞為之也。

 

如木香流氣飲,卻為的當。

 

其中自有木通、麥冬、腹皮輩。

 

此如不效,但宜受以益血之方。

 

蓋小便者,血之餘也,血苟充滿,則滋腴下潤,自然流通。

 

如火府丹,卻為的當,其中有地黃輩。

 

然此非特言血淋、氣淋,一應淋皆可用,獨不可用之虛冷耳。

 

淋病小便之色多見赤,未可便以赤為熱,氣道蘊結,故如此耳。

 

張景岳曰︰淋病,小便滴瀝痛澀,嚴氏有氣、石、血、膏、勞之辨。

 

亦有濁久而為淋者,多因心腎不交,積熱鬱結而致。

 

初病固因於熱亦有久寒不愈。

 

或痛澀皆無,但下膏液如白濁者,此中氣下陷,及命門不固之症,宜辨脈以定虛實。

 

治淋與濁同,熱宜清,澀宜利,下陷者宜升,虛者宜補,陽不固者宜溫補命門。

 

趙羽皇曰︰經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遍考諸方,獨指膀胱立論,如五苓、八正,清熱滲利以為正治。

 

而深於治者,又有隔二、隔三之論。

 

然不能暢發氣化之旨。

 

豈知氣化之由,則有上焦、中焦與下焦之辨。

 

蓋水液雖瀦於脬中,而降升總由乎肺。

 

經云水出高源,又曰金為水母。

 

若肺金燥則氣化之源絕,而寒水斷流,肺金虛則治節之令失,而下輸失職,以致溲溺不通,而或時淋瀝者,實由上焦之氣不化也。

 

治以生脈散加茯苓、牛膝,潤燥清金,如天令至秋而白露降矣。

 

平人飲食入胃,精氣輸脾,肺不自專而上奉於肺,是天氣之下降,本於地氣之上升。

 

今人久病而大氣未復,汗下而津液重亡,以致脾肺氣虛,不能生水而小便數少者,由於中焦之氣不化也。

 

法以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滋其化源,清陽升而濁陰自降矣。

 

腎司開合,主二便,其藏主水,得陽則開,得陰則合。

 

故腎中有火,則津液乾涸而小便澀;腎中無火,則天寒水凍而小便閉。

 

古人用八味丸治此症效者,以其有桂附之辛溫,蒸動腎氣,化而膀胱之氣亦化也。

 

三焦之說,大率如此。

 

外有心移熱於小腸而小便閉者,肝移熱於膀胱而莖中痛者,又須以導赤、逍遙加減治之,不可混也。

 

趙羽皇曰︰脫肛有二,一屬虛寒,一屬濕熱。

 

蓋虛寒則中氣餒而不能收,濕熱則火邪迫而不能閉,此芩連、參附,用藥霄壤也。

 

然虛者不痛,火熱腫痛。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8 05:00 , Processed in 0.26562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