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澈卷之一傷寒-蓄血】
蓄血蓄血一症。
治之非難。
而辨之為難。
辨之非難。
而辨之之早為難也。
當其發作時。
與外感無異。
醫者從而治之。
竟不得愈。
何故。
蓋血病而氣不病也。
其人或勞倦。
或跌撲。
或閃挫。
或鬱怒。
皆足以阻其血。
而停蓄成瘀。
蓄之久必發而寒熱乃作。
節庵謂表邪當汗不汗。
熱毒內積所致。
則未必然也。
又曰。
凡見眼閉。
目紅。
神昏。
語短。
眩冒。
健忘。
煩躁。
漱水。
驚狂。
譫語。
鼻衄。
吐紅。
背冷。
足寒。
四肢厥逆。
胸腹急滿。
大便黑。
小便數。
皆瘀血症。
雖有多般。
不必悉具。
但見一二。
便作血症主張。
此言最為得之。
非節庵心體熟識。
烏能辨此。
治之維何。
實者桃仁承氣湯加肉桂。
虛者六味地黃湯加肉桂。
蓋瘀血。
死血也。
寒則凝。
熱則行。
自然之理。
又或用破血理氣之藥而效者。
又或用犀角地黃湯治上焦。
抵當丸治下焦。
總之下盡黑物則愈爾。
按蓄血症。
面色削瘦。
白而無神。
四肢無力。
遍身發熱。
用他藥不效者。
必是此症。
以小柴胡東加丹皮生地澤蘭鉤藤治之。
甚則加桃仁紅花。
如血去多而中氣寒者。
以理中東加歸芍調之。
治驗 一徽商年十八。
從遠歸。
當晚忽暈倒。
遍體俱冷。
醫一作火治。
一作痰治。
俱不效。
余診之。
脈虛而芤。
動則眩暈。
不能起坐。
忽吐出紫血。
予曰。
此瘀血症也。
下出為順。
用人參二錢。
肉桂一錢。
澤蘭二錢。
丹皮當歸廣皮各一錢。
一劑而血下行。
三劑而身漸暖。
數劑乃痊。
一男子發熱。
面白無神。
脈得微澀欲絕。
大便黑。
時頭眩。
余曰此瘀血症而脈如此。
何敢攻之。
連進地黃湯四劑覺安甚。
又加桂四劑。
所去瘀血不計。
但口乾舌燥。
加五味子四劑。
又下瘀血。
腹中安舒。
而脈與舌猶故。
痰中見血。
以門冬貝母生地丹皮等漸愈。
蓋此症兼內傷元氣。
賴溫補而效。
肺經未免受克。
故以保肺收攻。
和血導瘀湯澤蘭(一錢五分) 牡丹皮(一錢) 當歸尾(一錢) 陳皮(一錢) 鉤藤鉤(一錢) 懷生地(一錢) 桃仁(七粒研) 紫濃朴(七分薑製) 炙甘草(三分) 紅花(五分) 加生薑一片。
水煎。
甚者加蘇木。
虛者去桃仁紅花。
乾薑湯 治去血而嘔逆肢冷。
炮薑(一錢) 茯苓(一錢) 炙甘草(三分) 當歸(一錢) 澤蘭(一錢) 廣陳皮(一錢) 半夏(一錢) 鉤藤(一錢五分) 大棗二枚。
水煎。
犀角地黃湯犀角(一錢) 生地黃(四錢) 牡丹皮(一錢) 芍藥(一錢) 水煎。
抵當湯水蛭 虻蟲 桃仁(各十枚) 大黃(八錢) 水煎。
引用網址:http://jicheng.sabi.tw/jcw/book/ind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