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18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個人老後】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7-17 16:26: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個人老後

 

男人的一個人老後,怎麼過?

 

不要以為還早呢?

 

幹麻杞人憂天?

 

有些事現在不提前正視,當年老來到,可能就來不及了!

 

作者上野千鶴子,近年來對高齡者問題十分關注,這本書希望所有的朋友都做個"老後新鮮人",自在快活的生活。

 

寫序的作家"蔡詩萍"說:


男人若不想"老後一個人",勢必得在年輕時自我警惕,調整好"與妻共舞.與家人共舞"的心態,未來方有"與老共舞"的和諧條件。

 

孔老夫子"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學習態度,提醒我們不讓自己在知性上的停頓。
 
耕辛醫院 楊聰財醫師說:

 

常常在醫院裡坐上一天,觀察來往的年長老人,就會發現,生活優渥的老人,大都坐在輪椅上,由外勞協助照顧;若是生活清貧的家庭,則會看到瘦弱可憐的老婆,辛苦扛抱著肥胖行動不便的老公,在醫院裡走動,透過在醫院的觀察,超過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女人都會照顧男人一輩子;

 

臨老時,女人依舊會庇護男人到終老,提醒全天下的老公們:"下輩子要靠的是老婆,現在又怎能不對她好一點,從小到大,男人大都只會梗著感情,當一個人老後時,男人只能讓自己走入更孤獨的世界。
 
有人說:"妻子是丈夫年輕時的戰鼓,年老時的手杖;但丈夫是妻子的什麼呢?""

 

其實,女人是最划算的一項投資,尤其是投資一個好女人;

 

女人是奇妙的生物,當你真心打動她之後,她就會不斷地為你付出,直到終老一生"。
 
作者說:要堅強地面對人生:

 

*對留下來的人來說,責任就是不管遇到什麼事,都要堅強地面對人生,才會對得起死去的人。
 
媳婦終究比不上親生兒子?

 

佐江眾一先生著作"黃落"中,有一段描述兒子笨手笨腳地幫長期臥床的母親換尿布的情節,兒子幫母親換尿布時,母親別過臉,微動著雙腳;

 

作者以感性的筆觸描寫出兒子看到母親私處時的尷尬之情,且高齡母親不想被兒子瞧見私處的害羞感受。
 
作者認為以現實狀況來看,這樣的描寫只能說太抒情了;事實上,照護者如果是媳婦,才會感覺尷尬,受照顧者也才會覺得"不好意思"。

 

依日本內閣府調查結果顯示照護者的理想親屬排行,依序為配偶第一,其次是女兒,第三是兒子,媳婦排名在兒子之後。
 
當人生過了高峰期?

 

 "如果人生能夠重來一次,你想回到幾歲?"

 

這問題問七十歲以上的年長者,男女答案有極大差異。女性回答三十幾歲,男性則以回答五十幾歲的人最多,三十幾歲的女性正值生產養育子女的年紀,一直到子女獨立之前,或許這就是人生最充實的一段時期,另一方面,五十幾歲是男性即將退休前,在職場上地位和收入的最高峰,才會想回到這時期,其實,何時是人生的高峰期,得等到過了以後才會知道。
 
男人/女人的退場


女性比男性要早退休。

 

男性是從職場退休,女性則是從母親(親職)的角色退休,不少女性在經歷過生產育兒等人生階段後,會選擇 "再挑戰",如重返職場.參與地方活動,培養興趣或學習技能等等;女性能經歷兩次的人生。

 

能在地位與收入正值高峰期時,毫不戀棧地在喝采聲中下台一鞠躬,才稱得上是"男人的退場吧"。
 
問題是,退場後的人生遠比想像中漫長,從全職工作退休的男性,比較容易採"硬著陸"的方式步入老後生活,沒有什麼緩衝期;不妨可以參考一下提早迎接退休生活的女性生活方式。
 
若能將死前的"中年期" 延長,那麼"老年期"將不復存在,而"活到老,做到老"也是拒絕老化的一種想法。
 
作者說:"只要做自己的老闆,不受雇於任何人,照著自己的步調去做就對了;

 

就算是從六十歲開始,至少也還可以再工作個二十年"。
 
下坡比上坡更需要技巧


上坡時能夠累積新的能力與資源,逐步成長發展;

 

下坡時卻相反,是逐漸消耗能力與資源的過程。

 

世上有很多教人如何上坡的技巧,卻沒有教人如何下坡?

 

"不管是誰,人生最後一程都需要他人的照顧,無法逃避成為弱者的事實"。


"老化一事,是無論任何人都得接受的命運"。


充滿活力的單身老後
 
"模範退休人士"調查,他們的共同點是"社緣"(工作人際關係)以外的人際關係十分活絡,他們對升遷一事並沒有多大的興趣,且結交不少來自各行各業,志同道合的夥伴,當另外一半走了之後,為自己排解孤單時間的,就是這一群伙伴,他們彼此珍惜有生之年可以一起快樂享受人生的朋友。
 
這些人在職場上都未能出人頭地,因為他們不與人爭個你死我活,對工作以外的活動相當熱中,以致於在工作上沒有突出的表現,他們非常清楚"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

 

他們採"軟著陸" 的方式迎接退休後的人生,所以助跑期較長,幾乎都從四.五十歲便開始助跑。
 
平常他們勤於建立互助網路,度過人生危機;

 

他們知道總有一天得面臨失去另一半的打擊,到時"幫忙協辦喪禮"的人, 不是公司同事,也不會是遠房親戚,而是這些夥伴們。
 
從心態開始改變


若不能一百八十度地改變生活方式,將很難適應後半輩子的生活。
 
培養"ㄧ個人的力量"

 

一個人的生活, 想獨處就能獨處,可說是至高無上的幸福!

 

ㄧ個人的力量不單是性格問題,也是一種生活習慣的產物。
 
世上就是有那一種不以一個人為苦,十分享受單身生活的人;

 

不少擁有"ㄧ個人的力量"的人,童年時代都是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度過,喜歡享受一個人的樂趣,就是一個人也不覺得寂寞。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Shma0UOVAh5lSeU7m1oKU7QmOw--/article?mid=55029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0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文曲 很不錯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8 07:15 , Processed in 0.15233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