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123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伍智毅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濕熱病篇】

[複製鏈接]
41#
 樓主| 發表於 2014-2-14 16:24:03 | 只看該作者

濕熱病篇

 

濕熱內滯太陰,鬱久而為滯下,其證胸痞腹痛,下墜窘迫,膿血稠黏,裏結後重,脈軟數者,宜厚朴、黃芩、神麴、廣皮、木香、檳榔、柴胡、煨葛根、銀花炭、荊芥炭等味。


自注:古之所謂滯下,即今所云痢疾也。


由濕熱之邪,內伏太陰,阻遏氣機以致太陰失健運,少陽失疏達。


熱鬱濕蒸,傳導失其常度,蒸為敗濁膿血,下注肛門,故後重。


氣壅不化,仍數至圊而不能便。


傷氣則下白,傷血則下赤,氣血並傷,赤白兼下,濕熱盛極,痢成五色。


故用厚朴除濕而行滯氣,檳榔下逆而破結氣,黃芩清庚金之熱,木香、神麴疏中氣之滯,葛根升下陷之胃氣,柴胡升土中之木氣,熱侵血分而便血,以銀花、荊芥入營清熱,若熱甚於裏當用黃連以清熱,大實而痛,宜增大黃以逐邪。


昔張潔古製芍藥湯治以治血痢,方用歸、芍、芩、連、大黃、木香、檳榔、甘草、桂心等味,而以芍藥名湯者,蓋謂下血必調藏血之臟,故用之為君,不特欲其土中瀉木,抑亦賴以斂肝和陰也。


然芍藥味酸性斂,終非濕熱內蘊者所宜服。


倘遇痢久中虛,而宜用芍藥、甘草之化土者,恐難任芩、連、大黃之苦寒,木香檳榔之破氣。


其下痢初作,濕熱正盛者,白芍酸斂滯邪,斷不可投。


此雖昔人已試之成方,不敢引為後學之楷式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96014&pid=373224&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
 樓主| 發表於 2014-2-14 16:24:34 | 只看該作者

濕熱病篇


痢久傷陽,脈虛滑脫者,真人養臟湯加甘草、當歸、白芍。


自注:脾陽虛者,當補而兼溫,然方中用木香,必其腹痛未止,故兼疏滯氣。


用歸、芍,必其陰分虧殘,故兼和營陰。


但痢雖脾疾,又必傳腎,以腎為胃關,司下焦而開竅於二陰也。


況火為土母,欲溫土中之陽,必補命門之火,若虛寒甚而滑脫者,當加附子以補陽,不得雜入陰藥矣。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96014&pid=373226&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
 樓主| 發表於 2014-2-14 16:24:59 | 只看該作者

濕熱病篇

 

痢久傷陰,虛坐努責者,宜用熟地炭、炒當歸,炒白芍,炙甘草,廣皮之屬。


自注:裏結欲便,坐久而仍不得便者,謂之虛坐努責。


凡裏結屬火居多,火性傳送一作逆至速,鬱於於大腸,窘迫欲便,而便仍不舒。


故痢疾門中,每用黃芩清火,甚者用大黃逐熱。


若痢久血虛,血不足則生熱,亦急迫欲便,但坐久而不得便耳,此熱由血虛所生,故治以補血為主。


裏結與後重不同,裏結者急迫欲便,後重者肛門重墜。


裏結有虛實之分,實為火邪有餘,虛為陰營不足。


後重有虛實之異,實為邪實下壅,虛由氣虛下陷。


是以治裏結者,有清熱養陰之異;治後重者,有行氣升補之殊。


虛實之辨,不可不明。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96014&pid=373228&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
 樓主| 發表於 2014-2-14 16:25:18 | 只看該作者

濕熱病篇

 

暑濕內襲,腹痛吐利,胸痞脈緩者,濕濁內阻太陰,宜縮脾飲。


自注:此暑濕濁邪,傷太陰之氣,以致土用不宣,太陰告困,故以芳香滌穢,辛燥化濕為制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96014&pid=373230&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
 樓主| 發表於 2014-2-14 16:25:36 | 只看該作者

濕熱病篇


暑月飲冷過多,寒濕內留,水穀不分,上吐下瀉,肢冷脈伏者,宜大順散。


自注:暑月過於貪涼,寒濕外襲者,有香薷飲;寒濕內侵者,有大順散。


夫吐瀉肢冷脈伏,是脾胃之陽,為寒濕所蒙,不得升越,故宜溫熱之劑調脾胃,利氣散寒。


然廣皮、茯苓似不可少,此即仲景治陰邪內侵之霍亂,而用理中湯之旨乎。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96014&pid=373232&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
 樓主| 發表於 2014-2-14 16:25:52 | 只看該作者

濕熱病篇

 

腹痛下利,胸痞煩燥口渴,脈數大,按之豁然空者,宜冷香飲子。


自注:此不特濕邪傷脾,抑且寒邪傷腎。


煩躁熱渴,極似陽邪為病,惟數大之脈,按之豁然而空,知其躁渴等證為虛陽外越,而非熱邪內擾,故以此方冷服,俾下咽之後,冷氣既消,熱性乃發,庶藥氣與病氣,無扞格之虞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96014&pid=373235&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
 樓主| 發表於 2014-2-14 16:26:08 | 只看該作者

全書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6-29 08:35 , Processed in 0.07812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