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伍智毅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附方】

[複製鏈接]
21#
 樓主| 發表於 2014-2-14 15:58:59 | 只看該作者

附方

 

治上盛下虛,裡寒外熱,及痰飲、伏暑,霍亂泄瀉如水,婦人產後敗血衝胃。

 

硝石(一兩) 硫黃(一兩) 太陰玄精石(一兩) 五靈脂(二兩) 青皮(二兩) 陳皮(二兩) 醋煮米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送下。

 

此方本二氣丹而立。

 

以硝黃二味,大理中宮寒涎宿垢;

 

更以玄精石清鎮肺金,使氣化下行歸就膀胱;

 

兼二皮,五靈,以破食積痰血之滯。

 

雖大理腸胃,而不礙乎陽虛,故為治伏暑水瀉之聖藥。

 

但小便赤澀不利者禁用。

 

又此方古法以醋糊和丸,米飲下,然醋性易壞,不若但用米飲糊丸,醋湯送下為妥。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32098&pid=266830&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
 樓主| 發表於 2014-2-14 15:59:16 | 只看該作者

附方

 

治暑熱盛極,元氣受傷。

 

生石膏(四錢) 滑石(三錢) 白茯苓(三錢) 麥門冬(二錢) 製半夏(一錢) 東洋參(二錢),或用西洋參 粉甘草(六分) 加粳米一撮為引。

 

石膏、滑石,祛暑瀉火為君;

 

茯苓、半夏,消暑調中為臣;

 

暑熱刑金,故以人參、麥冬保肺為佐;

 

暑熱傷氣,故以甘草、粳米調元為使。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32098&pid=266831&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
 樓主| 發表於 2014-2-14 15:59:33 | 只看該作者

附方

 

治秋時晚發之伏暑,並治濕溫初起。

 

連翹(三錢) 杏仁(二錢) 栝蔞皮(三錢) 陳皮(一錢五分) 茯苓(三錢) 製半夏(一錢) 甘草(五分) 佩蘭葉(一錢) 加荷葉二錢為引。

 

連翹寒而不滯,取其清宣;

 

杏仁溫而不燥,取其溫化;

 

蔞皮宣氣於上;

 

陳皮化氣於中。

 

上中氣分得其宣化,則新涼伏氣皆不能留;

 

茯苓、夏、草,消伏暑於內;

 

佩蘭、荷葉,解新邪於外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32098&pid=266833&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
 樓主| 發表於 2014-2-14 15:59:52 | 只看該作者

附方

 

止渴,除煩,降火,利竅,清暑熱,利小便,催生,下乳,治暑傷元氣,表裡俱熱,面赤氣粗,煩渴引飲,小便短赤,霍亂吐瀉,下利腸 ,及積聚水蓄,裡急後重,暴注下迫,石淋等證。

 

婦人暑搏血崩,妊娠霍亂,產難。

 

桂府滑石(六兩) 甘草(炙六錢、生四錢) 加辰砂三錢,新汲水調下。

 

元氣為暑熱所傷,既不能用參、 以補氣,致邪愈甚;

 

亦不能用芩、連以清熱,致氣更傷。

 

惟滑石稟土中衝和之氣,寒能勝熱,甘不傷脾,含天乙之精,而具流走之性,能上清水源,下通水道,蕩滌六腑之邪,俾暑熱從小便而泄;

 

甘草稟草中衝和之性,調和內外,止渴生津,用以為佐,保元氣而瀉虛火,則五臟自和矣;

 

然心為五臟主,暑熱擾中,神明不安,必得朱砂以鎮之,則神氣方可遽復;

 

涼水以滋之,則邪熱方可急除也。

 

並治熱痢初起,裡急後重者,以滑可去著也。

 

催生下乳,積聚蓄水等證,亦同此義。

 

惟老人、虛人,及病後傷津、小便不利者,均忌之。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32098&pid=266834&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
 樓主| 發表於 2014-2-14 16:00:15 | 只看該作者

附方

 

治冒濕證,首如裹,遍體不舒,四肢懈怠。

 

蒼朮(一錢,土炒) 防風(一錢五分) 秦艽(一錢五分) 藿香(一錢) 陳皮(一錢五分) 砂殼(八分) 生甘草(五分) 加生薑三片,煎服。

 

此治冒濕之法也。

 

君以蒼朮、防、秦,宣疏肌表之濕;

 

被濕所冒,則氣機遂滯,故臣以藿、陳、砂殼,通暢不舒之氣;

 

濕藥頗燥,佐以甘草潤之;

 

濕體本寒,使以生薑溫之。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32098&pid=266835&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
 樓主| 發表於 2014-2-14 16:01:09 | 只看該作者

附方

 

治牝瘧寒甚熱微,或獨寒無熱。

 

淡乾薑(一錢) 淡附片(一錢) 厚朴(一錢,薑製) 蒼朮(一錢,土炒) 草果仁(一錢,煨) 蜀漆(一錢五分) 加白豆蔻三顆,去殼細研,分沖。

 

乾薑宣其陽氣;

 

附子制其陰勝;

 

厚朴開其滯氣;

 

蒼朮化其陰濕;

 

草果治獨勝之寒;

 

蜀漆逐盤結之瘧;

 

佐以豆蔻,不惟透伏有功,抑且散寒化濕。

 

施於牝瘧,豈不宜乎!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32098&pid=266836&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
 樓主| 發表於 2014-2-14 16:01:34 | 只看該作者

附方

 

治濕瘧寒甚熱微,身痛有汗,肢重脘懣。

 

厚朴(一錢,薑製) 檳榔(一錢五分) 草果仁(八分,煨) 黃芩(一錢,酒炒) 藿香葉(一錢) 半夏(一錢五分,薑製) 粉甘草(五分) 加生薑三片為引。

 

此師又可達原飲之法也。

 

方中去知母之苦寒,及白芍之酸斂。

 

仍用朴、檳、草果,達其膜原,祛其盤結之邪;

 

黃芩清燥熱之余,甘草為和中之用。

 

擬加藿、夏暢氣調脾,生薑破陰化濕。

 

濕穢乘入膜原而作瘧者,此法屢效。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32098&pid=266838&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
 樓主| 發表於 2014-2-14 16:01:51 | 只看該作者

附方

 

治燥氣侵表,頭微痛,畏寒無汗,鼻塞咳嗽。

 

杏仁(三錢) 陳橘皮(一錢五分) 紫蘇葉(一錢) 桔梗(一錢五分) 荊芥穗(一錢五分) 桂枝(一錢,蜜水炒) 白芍(一錢,酒炒微焦) 前胡(一錢五分) 凡感燥之勝氣者,宜苦溫為主。

 

故用橘、杏、蘇,荊以解之。

 

加白芍之酸,桂枝之辛,是遵聖訓燥淫所勝,平以苦溫、佐以酸辛是也。

 

秋燥之證,每多咳嗽,故佐前、桔以宣其肺,肺得宣暢,則燥氣自解耳。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32098&pid=266839&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
 樓主| 發表於 2014-2-14 16:02:08 | 只看該作者

附方

 

治疰夏眩暈神倦,呵欠煩汗,及久咳肺腎並虧。

 

東洋參(三錢) 麥冬(三錢,去心) 五味子(三分) 知母(一錢五分) 玄參(一錢五分) 炙甘草(五分) 法內人參補肺,麥冬清肺,五味斂肺,此《千金》生脈飲也。

 

主治熱傷元氣,氣短倦怠,口渴汗多等證。

 

今以此方治疰夏,真為合拍。

 

加色白之知母,清其肺,復清其腎;

 

色黑之玄參,滋其腎,兼滋其肺。

 

更以甘草協和諸藥,俾金能生水,水能潤金之妙耳。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32098&pid=266840&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
 樓主| 發表於 2014-2-14 16:02:25 | 只看該作者

附方

 

治燥結盤踞於裡,腹脹便閉。

 

松子仁(四錢) 柏子仁(三錢) 冬葵子(三錢) 火麻仁(三錢) 苦桔梗(一錢) 栝蔞仁(三錢) 薤白頭(八分) 大腹皮(一錢,酒洗) 加白蜂蜜一調羹,沖服。

 

此仿古人五仁丸之法也。

 

松、柏、葵、麻,皆滑利之品,潤腸之功非小,較硝、黃之推蕩尤穩耳。

 

丹溪治脾痹,每每開提上竅,故以桔梗、蔞、薤開其上,復潤其下。

 

更加大腹寬其腸,白蜜潤其燥,幽門得寬得潤,何慮其不通哉!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32098&pid=266841&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
 樓主| 發表於 2014-2-14 16:02:47 | 只看該作者

附方

 

治諸氣 鬱,諸痿喘嘔。

 

桑葉(三錢) 生石膏(二錢五分) 甘草(一錢) 胡麻仁(一錢) 阿膠(八分) 麥門冬(一錢二分) 杏仁(七分) 人參(七分) 枇杷葉(一升) 諸氣 鬱之屬於肺者,屬於肺之燥也。

 

而古來治氣鬱之方,多用辛香行氣,絕無一方治肺之燥者。

 

諸痿喘嘔之屬於上者,亦屬於肺之燥也。

 

而古來治法,以痿嘔屬陽明,以喘屬肺,是則嘔與痿屬之中下,而惟喘屬上矣,所以亦無一方及於肺之燥也。

 

即喘之屬於肺者,非表即下,非行氣即泄氣。

 

間有一二用潤劑者,又不得其肯綮。

 

今此方名之為清燥救肺,大約以胃為主。

 

用人參、甘草,甘溫以補氣,氣壯火自消。

 

佐以石膏、麥冬、桑葉、阿膠、胡麻仁輩,使清肅令行,而壯火亦化。

 

又佐以杏仁、枇杷葉之苦以降氣,氣降火亦降,而制節有權,氣行則不鬱,諸痿喘嘔自除矣。

 

要知諸氣鬱,則肺必大虛,若泥於肺熱傷肺之說而不用人參,鬱必不開,而火愈熾,皮聚毛落,咳不休而死矣。

 

此名之救肺,涼而能補之謂也。

 

若謂實火可瀉,而久服芩、連,苦從火化,亡可立待耳。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32098&pid=266842&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
 樓主| 發表於 2014-2-14 16:03:09 | 只看該作者

全書上傳完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6-29 08:29 , Processed in 1.39061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