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疫疹之脈不能表下】
論疫疹之脈不能表下
疫疹之脈,未有不數者。
有浮大而數者,有沉細而數者,有不浮不沉而數者,有按之若隱若見者。
此《靈樞》所謂陽毒伏匿之象也。
診其脈,即知其病之吉凶。
浮大而數者,其毒發揚,一經涼散,病自霍然;沉細而數者,其毒已深,大劑清解,猶可撲滅。
至於若隱若見,或全伏者,其毒重矣,其證險矣!
此脈得於初起者間有,得於七八日者頗多,何也?醫者,初認為寒,重用發表,先傷其陽。
表而不散,繼之以下,又傷其陰。
殊不知傷寒五六日不解,法在當下,猶必審其脈之有力者宜之。
疫熱乃無形之毒,病形雖似大熱,而脈象細數無力,所謂壯火食氣也。
若以無形之火熱,而當硝、黃之猛烈,熱毒焉有不乘虛而深入耶?怯弱之人,不為陽脫,即為陰脫。
氣血稍能駕馭者,亦必脈轉沉伏,變證蜂起。
或四肢逆冷、或神昏譫語、或鬱冒直視、或遺溺旁流,甚至舌卷囊縮,循衣摸床,種種惡候,頗類傷寒。
醫者不悟引邪入內,陽極似陰,而曰變成陰證。
妄投參、桂,死如服毒。
遍身青紫,口鼻流血。
如未服熱藥者,即用大劑清瘟,敗毒飲重加石膏,或可挽回。
余因歷救多人,故表而出之。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143&fromuid=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