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20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真武湯方】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0-18 11:26: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真武湯方

 

(正解見中卷少陰病中)


琥按上湯。本治少陰病。腎氣虛寒。不能制水之證。其治太陽病。汗出。仍發熱。心下悸云云者。


此不過借以兼主也。


夫心下悸。非水氣上逆之比。乃陽虛而心氣不安。方中用苓朮薑附以補裡虛。助真陽。保驚悸。其用芍藥者。


謂能挾術附以斂陽虛之汗。蓋汗斂而熱自衰也。


人身之陽主氣。為火。火之源。本於心。下通於腎。腎屬水。


水中有火。陽虛。則火離其根。故外發熱。而上見心悸頭眩等證。湯名真武者。


正以見上證。不治太陽膀胱之經。當治少陰右腎命門。此實從其根。固其本也。


斯其理。豈易言哉。或問治不在表。何以方中猶用生薑。余答云。病自太陽經誤汗而來。雖無鬱熱可發。其虛寒之邪。終由此經而入。方中用生薑者。


乃補中有發之意也。


病患有寒。復發汗。胃中冷。必吐蛔。


(此條系中寒證。病患有寒。乃是裡寒。裡寒宜溫。醫反誤發其汗。凡汗藥皆辛散。成注云損陽氣。陽氣損。則胃中冷。蛔不能安。故必由吐而上出也。?按此條論。仲景無治法。補亡論常器之云。可服烏梅丸。郭白云云。宜理中湯。愚以烏梅丸。乃治吐蛔之藥。若於未發汗以前。還宜服理中湯也。?或問裡寒表寒。截然兩途。何至復發其汗。余答云。裡寒不作鬱熱。表寒必發大熱。夫人而知之也。但太陽一經。有未發熱之證。況裡既寒矣。則外豈無寒狀。發汗之誤。或由此歟。?或又問胃中何以有蛔。余答云。胃為水穀之海。海中無物不生。故雖有蛔而不為害。夫人胃氣本溫。溫則蛔得其養而自安。若過寒則冷。過溫則熱。凡人傷冷傷熱。則胃中之氣不得其平。故見吐蛔之證。)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疼痛者。


急當救裡。後身疼痛。清便自調者。


急當救表。救裡。宜四逆湯。


救表。宜桂枝湯。


(此條病。乃陰陽兩證並舉。非一證分表裡而用二湯也。寒邪傷表。醫誤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此陽從內脫。中下二焦無火。不能腐熟水穀。故色不變而完出。且不能止也。身疼痛者。為裡有真寒。寒氣凝泣。則骨屬不利。故身疼痛。並非表邪骨節疼痛之比。急當救裡。宜四逆湯。以扶陽抑陰。則利止而身疼痛自除。此為中寒。乃裡虛證也。若下後。身疼痛。清便自調者。邪未入裡。故二便清調。必其人胃氣本實。不為誤下所害。但見身疼痛。為在表有邪。此非裡寒身如被杖之比。急當救表。宜桂枝湯。以和營散邪。乃太陽中風正治之法也。諸家皆誤注後身疼痛。清便自調。為用四逆湯以後之見證。大謬之極。夫四逆湯系中寒陰證之藥。桂枝湯。系傷寒熱病之方。況乎既先溫裡。隨即發表。又施之於誤下之後。其殺人何異於操刃邪。仲景立方本旨。蓋謂身疼痛。不可盡以為表邪。又有裡寒誤下。利不止而身疼痛者。故與桂枝湯證。相對而並舉也。○桂枝湯方。見傷寒辯注。第三卷太陽篇中。○或問桂枝湯。治太陽有汗之中風。中風之證必發熱。醫既誤下。其便雖調。未必能清。余答云。

惟其身疼痛。為邪在表。以故清便自調。且仲景原論中不云乎。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承氣湯。小便清者。知不在裡。仍在表。當發其汗。宜桂枝湯。此言清便自調。彼言小便清。此言身疼痛。彼言頭痛有熱。證雖不同。學人可以意會之而已。)


病發熱頭痛。脈反沉。若不瘥。身體疼痛。當救其裡宜四逆湯。


(此條系太陽病。內無鬱熱。邪入少陰。遂成虛寒之證。且以見身疼痛之當救裡。不止於上條矣。發熱頭痛者。病在太陽也。病在太陽。則脈宜浮緊。或浮緩。或浮數。斯為熱病。今者。脈反沉。沉為陰。與寒。病劇不愈。更加身體疼痛。此與上條利不止。而身疼痛者。同為陰寒之證。亦當救裡。宜四逆湯。以溫裡而散其寒邪也。?或問發熱頭痛。脈反沉。此陽證見陰脈。乃死候也。成注反云。表病得裡脈。則當瘥者。何歟。余答云。成注云。病當瘥誠誤。子以見陰脈為死候。亦非。夫病加身體疼痛。即是不瘥。非發熱頭痛。見沉脈。反為向愈之征也。蓋此條病。本自太陽經而入。故先見發熱頭痛。其脈反沉者。為寒中少陰之本脈。非陽證見陰脈之比。至病劇身體疼痛之時。其邪盡歸少陰。而發熱頭痛等候。已無有矣。故當直救少陰無疑。?或又問陽證頭痛。陰證不頭痛。今者邪傷太陽。何以又中少陰。余答云。邪從背入。太陽居表。少陰居裡。邪傷太陽。不及少陰。邪中少陰。無有不自太陽經入者。邪竟入裡。則不頭痛。少有停留。即見頭痛等候矣。世醫但知頭痛為陽證。亦知真陰證。間有自頭痛始者。不可不細察也。)


上六條證(見原論中第三卷太陽病治法中第六)


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


桂枝附子湯主之。


(此條傷寒乃中寒證。寒氣與風濕相搏擊。至八九日。身體猶然疼煩。不能自轉側。蓋寒凝則痛。風擾則煩。濕著則不能轉側。乃三氣相夾之病。若風氣勝。則風從陽。在裡必見熱渴等候矣。茲則風為寒濕所持。寒濕從陰。在裡不嘔不渴。雖至八九日之久。不作鬱熱。診其脈。又浮虛而澀。成注引經云。風則浮虛。脈來澀者。當病寒濕。且脈浮主表。身又疼煩。裡不嘔渴。知風濕但在經也。與桂枝附子湯。以溫經散風濕。)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98918&pid=377264&fromuid=77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7 14:20 , Processed in 0.10937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