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5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匪徒刑罰令】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2 18:16: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史學●匪徒刑罰令

 

「匪徒刑罰令」為明治31年(西元1898年)11月15日,在兒玉源太郎任內以律令第24號公布實施,至日治時代結束為止。

 

匪徒刑罰令主要目的是為了鎮壓抗日行動,法令共7條,1.不分目的為何,凡聚眾而以暴行或脅迫達成目的者,即構成匪徒。

 

為首謀、或教唆者、或參與謀議、或擔任指揮者處以死刑,參加者處以有期徒刑或重懲役。

 

2.參加者若反抗官史、軍隊,或是毀壞建築物、火車、船舶、橋樑,或是放火燒毀作物、柴草,或是毀壞交通設施、及其標識,使往來產生危險,或是毀壞電信、郵便、電話用途物件,或是殺傷人、強姦婦女,或是擄人掠奪財物者,皆處以死刑。

 

3.未遂犯科處本刑。

 

4.資助匪徒者,一律處以死刑或無期徒刑。

 

5.藏匿匪徒,或是企圖替其脫罪者,處以有期徒刑或是重懲役。

 

6.罪犯如自首者,可依情況減刑或全免刑罰。

 

7.犯本令之罪者,如在實施前所犯,仍依本令處刑。

 

「匪徒刑罰令」法令嚴苛,動輒處以死刑。

 

其中處罰未遂犯、及溯及既往的規定,更是與罪刑法定主義的刑法原則不合。

 

此法一出,根據統計,至明治39年(西元1906年)為止,共有5893多人被告為匪徒,其中3213多人被處以死刑。

 

而資助、藏匿匪徒者也會被處以重刑的條文,使一般民眾更不敢資助反抗勢力。

 

除了重罰恐嚇之條,對自首者則採取可以減刑,甚至可以免刑的規定。

 

臺灣總督府以嚴竣的法令,配合招降令、歸順政策,於是臺灣民眾的反抗行動也就日漸消失了。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5549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8 05:01 , Processed in 0.15624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