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華僑創業 販賣東南亞家鄉味】
更新日期:2010/08/12 00:07 李宜霖
【記者李宜霖台北報導】鳳容是越南華僑,她的祖先原本在中國,因為二次大戰,遷移到越南胡志明市。
民國70幾年,許多台灣人在越南投資,鳳容在台灣人開的公司工作,負責販賣紀念品給觀光客。
民國85年,鳳容的姊姊嫁給在台灣的越南華僑,民國88年鳳容依親過來,因為想要出國闖蕩,也嚮往台灣的自由。
鳳容身為越南華僑,從小學習中文,因此到台灣語言溝通很順暢。
來台灣一年後結婚,老公也是越南華僑。婚後生了1男1女,就讀台北永建國小。
鳳容剛來台灣時,就想經營雜貨店,但當時東南亞雜貨店只有賣泰國商品,也比較少看到越南人,所以老闆不願意投資,民國93年左右,才有比較多越南商店。
一開始,鳳容在台北縣新店市寶興路上的電子公司上班,工作4年後,在家帶小孩子3年,民國97年她在台北木柵的木新市場開設越南商店,就用自己的名字叫做「鳳容食品」。
她說,在木柵越南華僑人數多,新莊、三重、土城、新店則是越南外籍配偶較多,台灣其他縣市也有許多越南人。
越南雜貨店創業
鳳容住在木新市場附近,這裡有很多越南、泰國、印尼人,她可以兼顧小孩及生意,早上送小孩子去上課後,就過來市場開店。
剛開始不瞭解市場,所以鳳容慢慢研究客人的喜好與接受度,還有商品的需求跟利潤。她認為每個區域有適合販賣的商品,假如沒有投客人所好,商品只能放到過期。
鳳容剛開始只賣泰國跟越南的商品,進貨不多。熟悉市場後,逐漸懂得進哪些貨。
她觀察到,很多客人喜歡到店裡買泡麵、咖哩粉、椰奶、魚露、醬油、化妝品等。
她說,幫傭會挑選比較便宜的商品,但如果是電話卡,無論多貴,大家都會購買。
鳳容提到,東南亞客人不只會挑自己家鄉的商品購買,也會嘗試其他國家的食品,也有很多台灣人接受東南亞商品。
印尼、越南、菲律賓幫傭會買東南亞食材,給雇主試吃,如果雇主認為好吃,她們會更常來購買,鳳容也會教她們幾道食譜。
豐富東南亞美食
鳳容推薦幾樣東南亞特色食品。現在正值夏天,她發現台灣人喜歡買泰式沙拉醬,涼拌高麗菜、木瓜絲,吃起來很涼爽,木瓜絲可以配蝦仁、香菜、小蕃茄,加檸檬攪拌,呈現酸甜口感。
越南魚露可用來炒菜、涼拌、煮湯,涼拌可加辣椒、蒜頭、檸檬,用途很廣泛。
越南的梅干菜,可用來滷肉、煮湯、排骨,吃了降火氣。
鳳容說,越南的梅干菜比起台灣的,口味較香。
鳳容談到,泰國香茅只有在熱帶才有,台灣夏天可以種植,冬天無法種,所以必須進口,但進貨成本高。
泰國進口的,受到熱帶土質的影響,比較香,具有特殊風味。
香茅可以幫助血液循環,也可以醃排骨、煮雞肉、咖哩,坐月子時還可拿香茅洗澡驅寒。
店裡的芋頭莖是越南的品種,從越南進口種子。鳳容說,芋頭莖可炒牛肉、肉絲及煮酸辣湯,越南芋頭莖比起台灣的,不會軟、爛,比較Q。
越南的山苦瓜只有鳳容的店有販賣,切片完曬乾的山苦瓜,可預防糖尿病、高血壓、便秘、偏頭痛、減肥,如果體質不好,每天可泡一杯,長期喝才有效。
越南的山苦瓜比台灣小,越南是綠色,台灣是白色,她提到,越南的山苦瓜只能進口,台灣種不出來。
談到台灣唯一的越南文報紙《四方報》,鳳容認為越南四方報銷量不錯,可以讓越南勞工講辛酸,越南人彼此分享心事,寫一些信訴苦,越南文報紙對越南人來講,很有親切感,很多人可講述自己面對的環境壓力,發洩心情。
鳳容個性獨立、樂觀,台灣已經變成她的另外一個家鄉,她希望能在台灣開創自己的事業。
■越南雜貨店鳳容食品週一休息,早上8點開到下午6點,位在木新市場8號攤位,歡迎大家參觀選購。(圖/張泳凱 文/李宜霖)
引用: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812/131/2axkc.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