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68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第十四章學後感】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5-9 18:31: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第十四章學後感

 

預習文章查字解義的時候一片混沌,不知道該取其字眾多意思的哪一個來理解。
 

我當初理解成文章在講:“看到問題當做沒看到,稱說平坦順利了?聽忠言不進,是因盼望好的理想?憑借它而不能成功,就覺得它很精妙難懂?此三者狀況的產生是沒有查究問題對錯的能力,所以冒充當做專一(第一)。管理者沒有光明照人(正確標凖),在他之下的人沒有明亮的光可照(沒有標凖可以依循)。糾正凖則沒有名稱定義,重回到沒有標凖。沒有形狀的形狀,沒有具體東西可以依照,這是好像是這樣。面對它看不見它的本源依據,依循它又沒有具體可依循。用天的規律,來告訴現在萬物規律。用掌握天的產生之本源規律,這就是萬事萬物的方法規律”。
 

老師在課中,總會問我們:你覺得它要告訴你什麼?

 

意在提醒指導我們預習理解的時候,要有相對凖確能挨邊的思路角度去理解。

 

聽老師的對本章的講義後,我更加明白為什麼《道德經》在老師講解中確實很容易,而為什麼一些學者們竟會解釋得背離十萬八千里之遠。
 

只因,我們雖認識漢字,卻不懂漢字的字意。
 

不管你能不能接受“文化文盲”這個稱謂,但卻事實存在的。
 

正如本章“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忽恍”之所言。
 

萬事萬物相對性的特性標凖若沒有應有凖確的稱呼描述,那就還原到沒有其內容實質。
 

稱呼著沒有具體特性標凖的東西,沒有真正的內容外觀狀態可識,這是不能有正確依據去理解只會捕風捉影的認為或者揣測認為而忽然懂。
 

例如《道德經》一書目前的解讀現狀已經很好的例舉上句之狀況,我們因不懂文字真義所以曲解它真實內容,用錯誤的理解去呼應揣測,只能不停地悟或頓悟經書,當然也不可能正確解讀它應用它。

 

又如生活中我們去做某件事情之時,不能正確理解事情的方法竅門,靠揣測理解去做容易出錯,你看不到事情的具體內容要求,如盲人一樣看不見道路,只能摸索著——哦這裡可以走,哦那裡可以通,那又如何能夠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有什麼依據來辨認?

 

如果阿里巴巴不能正確的說出“芝麻開門”,而是說“西瓜開門”,呼應不對,能不能獲得回應呢?

 

所以萬事萬物的名稱及名稱之包含的意義,非常重要。

 

人們從小接受教育從學字開始為學知識而打基礎,因為文字闡述文化知識,文字闡述萬事萬物的規律特點。
 

我們總以為我們的名字不過是代號,所以忽視名字。
 

須不知名字的文字包含的意義和訊息,正是“視之而不見,以為夷”!

 

文章的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們:你看而看不見的東西,以為就是平坦。

 

我們看到所使用的名字覺得是無所謂的代號,或者我們也想到請“高人”取一個好名字,以為這樣選取的名字就會缺什麼補什麼,給我們圓滿而平坦順利的好運。
 

就像社會上眾多算命者,人們遇到迷茫或求指點的時候,總會想到找高人算命、改名、解運。
 

但您如果不瞭解這套學術的真正起源,您就看不穿這些高人究竟“真高”還是“假高”,您就自以為是的覺得後面都將會平順。
 

自作聰明的求人算命,自作聰明的替人改運,自欺自己會平坦、人欺您會平坦,須不知風險後果。
 

因此老師常說道:無知本無罪,但風險起至也,無知本無罪刑,但自認聰者其罪難隱。
 

世上不乏“修道者”,不乏一些“異人”,他們可以接觸神機。
 

生活中我們見到有些人通靈之人,能與不在這個時空的靈對話,如果您不懂通靈的義理,您就不能分辨對方是否真有通靈能力,被騙可能還千恩萬謝的給酬金,還自以為“希”,而心裡盼望真實,還膜拜佩服。
 

我們多從電影中看到,有些人或修道的人能聽到神的指示,比如《耶穌》等這樣的電影中,主人翁能夠與神對話,得到神的指示,後人多根據耶穌的修神的方式而苦修,虐待自己的肉體,饑餓、刑鞭折磨到精神恍惚,盼望藉此能看到神機。
 

這就是文章所述的“聽之不聞,名曰希”——聽沒有辦法聽到的,是認為盼望可得到。
 

世上更有宗教人士,鑽研經書,鑽研秘笈,但不懂得文字義理,即便鑽研幾十年上百年如何能解得明白?

 

所以智者才會說“摶之不得,名曰微”:憑借它而沒有獲取想要的,認為就是博大精深的。

 

您看,《道德經》也好,《易經》也好等等流傳的書籍的解讀運用。

 

據說宋朝蘇澈研究《道德經》耗費十餘年。

 

道家更認為其中蘊含“得道”玄機,傳說能懂其著,便能得道?

 

因為如此世人覺得它們深奧神奇而奉於神壇。

 

智者也許是根據當世的人們百態,也預見幾千年後世的我們的百態錯誤吧?

 

所以他說“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用此告訴我們上述三種騙人的行為,因為沒有獲得查問,沒有人能懂得而查究對錯,所以他們能夠蒙騙他人或蒙騙自己,能夠蒙騙冒充把不存在的不正確的當做真實。

 

智者接著還說“其上不皦,在下不昧”,點撥著人們:

 

在你之上沒有那麼好,沒有到他們那樣也沒有什麼不好,意思是說,比你“懂”得多的那些人,比你有能力的人,比你學識高的那些人也沒有你想的那麼好啦,因為你並不知道他們的真實,意在不要盲目崇拜需求或模仿,也告訴人們,你現在這樣也沒有什麼不好,意在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性,你知道懂得發現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當然認識“在下不昧”後去完善自己的時候,一切都離不開正確的知識教育,有正確的知識教育,才能正確的懂得文字名稱,才不會在“繩繩不可名.....”、“無狀之狀”下“忽恍”而為之。
 

前面我分享到不懂文字名稱,便因“無物之象”不能正確運用和呼應,文字工具使用不正確只會呈現“迎不見其首,隨不見其後”,學術、文章、知識、道理您在接收學習的時候沒有看懂本意,學後當然沒有覺得那些知識告訴我們什麼內容。
 

所以《道德經》等等經書之現有的譯文,您能看明白嗎?

 

如此更不可能會讓您看懂而用啦!

 

智者在說出了這些知識不能正確運用的原因後,給出指引——“執古之道,以說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已”。

 

憑借古代留下來的學說,能使用解說現在也存在的問題及方法竅門。
 

所用學問識見是距今久遠的學說源頭開端,這就是學說的方法。
 

我們正學習的這本書,是距智者當世年代久遠的學說方法,是源頭。
 

知識傳承需要溯源歸本,才能不忽恍而作。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0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文曲 心得分享,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06:50 , Processed in 0.28125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