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91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音樂●聲樂】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27 16:43: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音樂●聲樂

 

聲樂,在廣義上,是指所有人聲的音樂;

 

而在狹義上,是指經由特殊訓練,而成為一種有技巧的唱歌方式。

 

事實上,歌唱是除了語言以外,最能直接表達人類情感的方法。

 

西洋在西元十五世紀以前,幾乎所有的音樂,都建立在人聲上,十六至十七世紀,聲樂亦占了相當重要的地位,一直到了十八世紀,器樂才漸漸高於聲樂,但聲樂到目前為止,仍然是音樂中傳播最廣的。

 

人類對於聲音的要求及美感的定義,實在很難下一永恆的定義,如以我國平劇上的唱法,在西洋美聲唱法的立場來判斷,是不能被接受的,因此我們可以了解美的要求是隨民族、時代背景而轉變的。

 

在七至九世紀之間,聲樂大都用在宗教方面(如格雷果聖歌),由於宗教上的因素(教堂不允許女聲的出現),所以是以男聲為主,而在九世紀時,才用男童聲來代替高聲部。

 

十六世紀後期,才有女聲(特別是女高音)的出現,這不論是在演出上或作曲上,都可以說是一種突破。

 

一五七二至一六二五年間,在聲樂上有兩點很重要的發展:其一是閹歌手(Castrato),即男唱女聲的產生,他是用少年的喉頭,配合成人的肺活量與胸腔共鳴,而能唱出廣泛的音域與強有力度的聲音;

 

其二是西洋歌劇的誕生,十七世紀由於歌劇的興起,而產生了一種新的歌者,是以不同的音域、音色來扮演不同的腳色,到了十八世紀時,義大利盛行一種美聲法(BelCanto)的發聲法,它著重於音色的純淨明亮,並用人為的技巧,唱出華麗的裝飾音,使人聲在美感上,到達了一個完美的境界。

 

但是十九世紀時,由於當時的作曲家威爾第、華格納等作品,在表現上,趨向於寫實、戲劇性的加強,及大型劇院、大型編制的合唱及交響樂團的興起,而使過分強調花腔及炫耀聲音的閹歌手被放棄,而美聲法也因不合人道的緣故亦不復存在了。

 

如今二十世紀的許多作曲家,又提出一種新的歌唱技巧直譯說唱(SprechenGesang)。

 

而又由於科技的發達,電子擴大機與麥克風的發明與使用,使我們對聲音的要求,又做了修正。

 

但由於經由電子擴大機及一些科學放大裝備而放出的聲音,會失去音質、音色的真實感,一種合乎傳統美聲及多方面能兼顧的發聲法,是有其存在必要的理由。

 

正確的發聲法,要合乎以下四項原則:一、健康、合理、持久的。

 

二、在音域、音量上的滿足感。

 

三、多重色彩的可塑牲。

 

四、咬字的清晰,使情感能直接的傳達給聽眾。

 

(陳麟)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989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8 04:57 , Processed in 0.09374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