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80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音樂●篪】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27 16:43: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27 18:19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音樂●篪

 

篪,為一古老之管樂器,也有寫作?

 

、、,或箎,但箎(音虎)為巨竹而非樂器篪,故常為人所誤寫。

 

又大篪也有稱作沂(音銀)或?

 

者。

 

至於篪之來源,詩經傳注引世本云:「暴辛公作塤,蘇成公作篪。」

 

又引譙周古史考云:「古有塤篪尚矣。周幽王時暴辛公善塤,蘇成公善篪,記者因以為作,謬矣。」

 

呂氏春秋古樂篇又有載帝嚳曾命有倕氏作鐘鼓塤篪篇等樂器,故篪究為誰創製。

 

甚難確定,可能史前即有,根據古篪推想,最初可能兩端皆閉,而僅一吹孔開於中間,以後再慢慢在兩邊增加音孔。

 

爾雅釋樂郭注云:「篪長尺四寸,圍三寸,一孔上出名曰翹,寸三分,橫吹之;小者尺二寸。」

 

陳暘樂書云:「篪之為器,有底之笛也。」

 

明代朱載堉所見之古銅?

 

,可能為周代之物,當時已有六音孔,連吹孔共七孔;

 

至漢時,又有八孔、九孔、十孔者,從三禮圖中之附圖看,知吹孔已不在中央而移至一邊,這在發音上已有改進;

 

至唐代又有義嘴篪之產生;

 

宋代篪之種類頗多,後經元、明而至清代,音孔自四前一後一底孔,而至五前一後,有底之篪漸演進似笛而為無底者。

 

篪根據其吹口之位置及形式,可分為四類:一、中吹式:如古銅?

 

及律呂精義中之大篪、小篪。

 

二、偏吹式:臺灣嘉義鄒族山胞之一種類篪樂器,吹口偏離中央,但左右管面及兩端,均有音孔。

 

三、邊吹式:宋、元、明、清之篪,吹口向上靠一邊,音孔則均在另一邊。

 

四、義嘴式:吹口部分裝有義嘴,與管身垂直,一吹即響。

 

韓國之篪則可能是由此種篪演變而來,無義嘴而有一短管與管身垂直相接。

 

篪為竹製,塤為土製,二者之材料及形狀雖皆不同,但古篪與塤,均為閉端吹奏樂器,故音色類似,齊奏時非常諧和,故詩經有「伯氏吹塤,仲氏吹篪」之句,後世又作兄弟和睦之喻。

 

現在因篪之演奏效果,不若笛佳,故僅用於孔廟祭祀樂。

 

(莊本立)見圖1(明朱載堉律呂精義中之古篪)見圖2(大清會典中之篪)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988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30 10:17 , Processed in 0.07812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