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64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經濟●購買力平價說】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27 11:56: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經濟●購買力平價說

 

西元一八○二年,宋頓(HenryThornton)在其大不列顛紙幣信用的性質與影響及一般對紙幣重大反映之探究(AnInquiryintotheNatureandEffectsofPaperCreditofGreatBritainandSeriousReflectionsonPaperMoneyinGeneral)一書中,即謂不兌現紙幣發行量增大時,足以高物價,抑低匯率。

 

一八一○年,李嘉圖(D.Ricardo)在其金塊高價(TheHigh-priceofBullion)一文中,亦謂物價的上漲,足使該國對外匯價下落。

 

購買力平價說(PurchasingPowerParityTheory)有系統的討論首見於K.Schlesinger之TheoriedesGeldesundKreditwirtschaft(一九一四)。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初,卡塞爾(KarlGustavCassel)鼓吹此說不遺餘力,至一九二二年,其大著一九一四年後之貨幣與外匯(MoneyandForeignExchangeafter,一九一四)出版,購買力平價學說乃告完成,世界貨幣學界俱受此說影響,惟此說目前已不見流行。

 

卡塞爾的購買力平價說,主張以各國貨幣單位各在其國內之購買力的比率為根據,來決定兩國之間的匯率。

 

假定兩國在自由貿易的情況下獲致某一匯率,該匯率只要兩國的貨幣購買力不發生任何變動,即不致發生變動。

 

但若甲國發生了通貨膨脹,其貨幣購買力降低,則甲國貨幣在乙國的價值就會相對下跌,反之,若乙國發生通貨膨脹,則甲國貨幣在乙國的價值就會相對提高。

 

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的金本位制時期,英鎊對美元的平價為一英鎊對四.八六六美元,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兩國均放棄金本位,及兩國發生不同程度的通貨膨脹,英國通貨膨脹三倍,其貨幣購買力跌至原來的三分之一;

 

而美國通貨膨脹二倍,即其貨幣購買力跌至原來的二分之一,此時英、美兩國新的購買力平價為:見方程式1一英鎊對三.二四四美元。

 

此乃是一種正常匯率或均衡匯率,並非實際的匯率。

 

由於貨幣以外的各種因素經常變動,因而使實際的匯率與購買力平價不一致,產生了幣值高估或低估的現象。

 

購買力平價說,在理論上的貢獻有三:一、一國需要他國的貨幣,乃因他國貨幣在他國國內具有購買力,由這種購買力比率所決定的匯率,在紙幣本位制度下能合理表現一國貨幣的對外價值。

 

二、一國當戰時發生通貨膨脹或遭致嚴重的經濟波動時,購買力平價說對於均衡匯率的說明,可提供相當堅強的理論根據。

 

三、在一國貨幣的對內價值,因通貨膨漲而不斷貶值的情形下,購買力平價說對於維持匯率之穩定,提供正確的觀點。

 

購買力平價說在理論與實用上,主要缺點有:一、物價水準雖係影響匯率的重要因素,但卻非唯一的因素,諸如國民所得、資本移動、生產本、貿易條件等因素的變動,亦可影響匯率。

 

二、計算購買力平價時,所須具備之自由貿易情況的匯率不易獲致。

 

三、如果一國對外匯貿易貿行管制,對內亦管制物價,或市場競爭極不完全,則該國所編的物價指數及據以計算的勝買力平價,也就無從反映該國貨幣合理的購買力。

 

(林炳文)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959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30 07:43 , Processed in 0.093747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