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教育●資源教室】 現代的特殊教育對特殊兒童及青少年已提供多樣的施教方式,往往視兒童的學習能力、障礙程度和客觀條件的配合,分別採用混合教學、設置特殊班級、成立特殊學校、個別指導(如醫院床邊教學、巡迴指導)與資源教室等不同的教育措施,使特殊兒童及青少年能享受到適合其能力和需要的教育。
資源教室係回歸主流(Mainstreaming)計畫下應運而生的一種教育方案,它的成立在使特殊兒童重返普通班就讀,並照排定的課表按時前往資源教室接受補救教學,由資源教師設計特殊的教學方案,實施個別化的教學,以符合學生的個別需要。
不過,資源教室並不適合所有類型的特殊兒童及青少年,通常在一般學習情境上具有嚴重障礙者,如視覺,聽覺、語言或智能不足者,因為障礙性較為顯著,應讓其就讀特殊學校或特殊班較為適合。
由此可知,資源教室制的興起主要是植基於特殊教育的最高哲理,即「儘量避免隔離,儘早回歸主流」的基本原則下應運而生的一種教育措施。
資源教室成立的主要目的在摒棄傳統的診斷和分類的標記,而著重在教育診斷。
通常兒童在施予補救教學前,仍須在資源教室接受正式的診斷測驗,唯診斷結果雖有標記之名,卻無標記之實,因為它的目的並不在安置,而在教學上的區別而已,以便決定兒童需要接受何種的特殊教育方案。
資源教室除蒐集各項教學資料、視聽教具及診斷工具外,還負有診斷與輔導特殊兒童,並協助普通班教師教學的責任,因此,資源教室並不是一所靜態的學習場所。
(林美和)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1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