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海洋●解剖學】 和分類學的發展並駕齊驅的,當推解剖學,前者注意於動物外部之形態,而後者則利用解剖儀器追究其內部之構造。
西元十六世紀以前,人們只墨守嘉倫(C.Galen,一三○~二○○年)的人體解剖學。
文藝復興後,學者為疑古和求知精神所鼓勵,如佛塞婁司(Vesalius,一五一四~一五六四)教授人體解剖,就指出嘉倫著作中有許多錯誤。
其名著人體解剖(DeFalricaCorporisHumani,一五四三)有詳盡之敘述與精確之圖版,尤其對骨骼和肌肉之解剖,有卓越的成就。
培龍(Belon,一五一七~一五六四)曾比較解剖鯨魚與其他海產動物而認彼具有哺乳類之特徵。
塞佛林奴(Severinus,一五八○~一六五六)曾著德漠克列氏動物解剖學(ZootomiaDemocritacea,一六四五)一書,比較魚、鳥、獸等內部構造,可視為最古之比較解剖學著作。
十七世紀中義人馬爾卑克(Malpighi,一六二八~一六九四),荷爾人史潢梅頓(Swammerdam,一六三七~一六八○)應用當時最簡單的顯微鏡研究昆蟲和其他細微的構造,厥功甚偉。
朱維而係比較解剖學之建樹者,曾著比較解剖學(Leconsd'AnatomieComparee,一八○一~一八○五)以比較研究的方法解剖脊椎動物及其他各類。
動物界一書中所主張之分類系統,即根據於其比較解剖之結果,而為之審慎排列者。
此書曾譯成多種文字,為十九世紀前半段動物學家最重要的參考文獻。
進入二十世紀後,由於光學顯微鏡改良及電子顯微鏡的聞世,使解剖學進入更深的境界,使得生理學、病理學、遺傳學等學科,無不以解剖學為其基礎。
(譚天錫)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