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92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家政●輔導】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8 09:07: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家政●輔導

 

輔導,有著輔助、引導的意義在。

 

所以父母或一般人皆視輔導員為引導孩童或學生趨向或遠離某種教育或職業的興趣。

 

籠統地說,輔導是「幫助個人去了解自我與周遭環境的過程」。

 

幫助年青人去解決人生的各類問題,本來就是為人師長的職能之一,也是教育的主要功能。

 

然而到了西元二十世紀,輔導則發展成為一門專業,並在各級學校及大專院校設置輔導人員與輔導中心。

 

由輔導員(又稱諮商員)專門處理個人的、社會性的、教育的,和就業方面的問題與抉擇。

 

輔導緣於美國,由二十世紀初葉,不斷因著社會的需要和變革而推演至今。

 

始創者為柏森(FrankParsons)和維佛(EliWeaver),其初衷在為高中畢業的男、女生找到就業機會。

 

但當輔導員在試著配合求職者與不同的就業機會時,他們發現應該及早的給予學生有關職業能力發展的建議,讓他們在求學期間便能預先修習有關課程。

 

因此,輔導工作便擴展到較低年級的學生身上。

 

輔導工作內容的擴大,也與世界大戰、經濟不景氣、心理測驗的標準化、心理衛生運動的勃起,甚至美蘇間科技發展的競賽,有密切的關係。

 

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情況為例,輔導工作伸展到對個人和社會問題的處理,而這些在過去是被視為家庭的責任。

 

到了一九五八年,美國的國防教育法案正式撥款給各級州政府設置輔導機構,到了一九六○年代,這類機構則遍布全國,形成教育中重要的一環。

 

至於輔導在中國生根,得回溯到民國四十九年救國團奉蔣主任經國先生的指示,針對適應困難的青少年之需要,而成立「青少年問題研究輔導中心」開始。

 

其工作內容廣泛,舉凡青少年心理問題、情緒適應問題,以及各種心理病症傾向的治療皆包括在內,大都採營隊方式進行。

 

五十七年,始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也同時有了國民中學學生指導活動的設置。

 

次年,救國團成立「張老師」,而開了社區輔導之先河。

 

六十九年,師範大學成立了第一所輔導研究所,而有了專業人才的訓練及儲備。

 

在此之先,各級學校的輔導老師皆由相關科系的老師兼任之。

 

輔導工作若以其工作的重點來分,可分為:一、教育,二、職業,三、生活輔導三大類。

 

就教育輔導而言,如何增進學生在校一切學習活動的效果,為其重點。

 

就職業輔導言,則在協助學生選擇職業、準備職業、獲得職業,並謀求進步的過程。

 

生活輔導所強調的是個人生活適應能力的發展,舉凡人際關係的技巧、基本價值觀的樹立、處理本身情緒的技能,及不斷實現自我的能力等等,都在範圍之內。

 

若以輔導服務工作的項目論,則可分成:一、評鑑與測驗:目的在收集、分析,並使用各種主觀和客觀的方式(主觀者是自傳式,客觀指的是用心理測驗或他人的實際觀察)所得有關個人在心理、社會,及背景資料,以便更清楚地了解他,並協助他本人更了解自己。

 

二、資料的提供:設計來提供個人更多有關升學、求職,和個人或團體的機會的新消息,因之,個人可以在這愈形複雜的社會裏做較正確的選擇與決定。

 

三、諮商(有個別和團體兩種形式):目標在促進個人的自我了解和發展。

 

諮商關係的重心在透過對環境與自我的了解。

 

而後能朝向個人潛能的發展與做相關的抉擇。

 

四、計畫、安置,和個案追蹤:用來協助學生去更進一步在職業上的發展,一方面選定一項職業,另一方面去充分的利用校內或校外的職訓機會(如建教合作)。

 

輔導的原則有:一、應以幫助個人整個行為的發展為中心目標,而其特點在「協助」,而非「指示」。

 

二、工作實施應使學生對自己有充分了解;

 

比方說,能力、性向、興趣等等。

 

是以個案資料建立是必須的,以為個別輔導的參考。

 

三、應以全校學生為對象,而不限少數的問題學生。

 

強調教育與發展的觀念並重,而非光是補救。

 

四、輔導計畫要有一致性,對學生整個身心發展,更應注意其完整性,使得德、智、體、群四育並進。

 

五、協助學生主動的去對人生各種處境作選擇與適應。

 

六、輔導工作是一種繼續不斷的過程,應自幼童起到青年與成人皆給予持續性的服務,以協助其面對人生各階段的適應。

 

七、擔任輔導的工作人員,應具有專業訓練與資格。

 

政府應設置檢定法規與給予執照。

 

八、全體教職員皆應參與輔導工作,才能由各方面來配合學生的需要,共同來解決學生的難題。

 

九、事先的計畫是工作進行成效的保證。

 

在擬訂綜合性的年度計畫時,應邀有關教職員共同來研究,實施後須詳加檢討,以有新參考改進。

 

十、系統內的評鑑與回饋。

 

除了對個案有研討會,由父母、老師、心理學家,及輔導人員來共同研議的評鑑外;

 

對輔導工作的作法、成效亦應有所評估。

 

(游麗嘉)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437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5 15:44 , Processed in 0.20312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