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家政●諮商】 現代社會裏,由於本身複雜的結構,個人要獨自面對所有有關成長及適應的困擾與難題,愈加困難。
人不是孤島,而是需要他人的幫助、慰藉,和勸告、回饋。
是以助人專業因應而生,諮商員亦為其中之一。
諮商(Counseling)是什麼?
布羅契(Blocher)認為:「諮商是一種人際互動的過程,此過程能有效地促進個人對自己與環境有意義的了解,而能建立並澄清個人未來行為的目標與準則。」
諮商的特點是著重個別的關係,面對面。
諮商員的責任即在:一、提供一個互信、接納的人際關係。
二、提供來談者一些變通的方法,或在行動的方向上,或者對自我的了解上。
三、提供對來談者處境的干預,或者是尋求來談者生活中,舉止輕重的他人的協調配合。
四、提供專業的領導技能,以期協助來談者去發展健康的心理環境。
五、由持續的自我要求中,能對諮商過程本身,提供改進。
助人專業,無論社會工作、精神醫學、心理治療,或諮商,都在致力於協助個人成為健全的人;
人格統整、認同清楚,並能自我實現。
然而其間卻不無差異之處,主要的差別是在:一、專業的訓練與準備。
二、服務的對象:諮商的對象往往是所謂「正常人」,目前遭受到某些適應的難題與挫折感。
三、投入的深度和治療期限:心理治療與精神醫學較深入,也較長久。
四、典型的工作場所不同:心理治療師與精神科醫師大都在醫院工作,而社工員與諮商員則在社區或學校。
諮商員因本身的教育程度、經驗、責任不同,其所擔任的腳色亦不相同。
一、建議忠告式:主要在學校裏、乃第一層次的心理衛生工作。
擔任者多為校內老師,具學士學位。
二、諮商與顧問:較專業化的工作人員,具碩士學位。
除了實際接案,給予持續性協助外;
並主持在職訓練,協助其他教職員來做好導師工作。
三、臨治療:都是諮商心理學者在擔任,具有博士學位。
其重點則在處理不良適應的生活形態,或者是有所謂精神官能症者。
除了臨外,尚有督導、專業人員訓練或研究的職責。
構成諮商的人際關係,有幾個特點:一、個人感到需要一種特別的幫助,來解決他自己或其他人際關係無法解決的問題。
這類問題幾乎全與對自我的不滿有關。
二、諮商具有一定的形式,是一種正式的活動,在一定的時間舉行,關係有著延續性(不是一次能解決的),同時會談時不受任何外在干擾,且對來談者有保密性。
三、諮商的關係僅存於會談的鐘點內。
四、因為諮商員對來談者的接納,故他不會感受到任何威脅,而能自願的揭露自己,去進一步探究自己的內在世界。
五、因為諮商員可以有目的、有計畫地運用「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原則」,而無一般世俗的顧慮,所以這種人際關係十分有威力。
良好的諮商人際關係,若根據羅吉斯(Rogers)的主張,應有幾項特質:一、心靈的接觸:便是對另一人存在的覺察,個人的改變不可能會發生,除非是在人際關係中得到回饋與印證。
二、無條件的接納:不根據任何外在條件來批判一個人,而能完全接納另一個人在此刻的面目,並不以自己的期待去要求對方,並尊重他做人的尊嚴與權利─個人的獨特性與自由意志。
三、同理的了解:將心此心的能力,「假如是我,我…。」
換句話說,便是設身處地的由來談者的觀點來了解、體會和設想。
但是因為這「假如」的特性,所以仍能保持客觀而限入與來談者類似的困境。
四、誠摯性:諮商員不怕做真人,願意以真面目存在並示人,而不是在扮演一種腳色。
不論諮商員所持用的理論基礎為何,基本上其帶來的影響力,是基於因著前述良好人際關係的特質達成而來。
也就是在諮商者與來談者間建立了所謂的治療同盟(TherapeuticAlliance)─支持性。
透過個人將此種經驗內在化於人格結構裏的結果,而產生個人的轉變。
內在化的必經過程如次:矯正的情緒經驗→增強的自重心→轉移式的改進→認同作用。
過去與重要他人打交道、接納都是有條件的,若不能符合期望則「有問題」。
是故當來談者感受到由另「權威人物」處所獲得的接納是無條件時,而能逐漸地降低防衛,減少焦慮與挫折感。
甚至能將諮商員的尊重態度內化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而提昇對自我的評價。
在第三階段時,便有學習行為的產生,來談者會試著勉力而為,以博諮商員歡喜,然而當關係的基礎是建立在信任上,則此種轉移式改進可以持久。
當他在嘗試過程中。
不僅由外在獲得增強,自己內心亦覺得滿意時,此新行為便穩定了。
最後是認同了諮商員的態度觀念認同。
而開始修正自我觀念,由負向的漸變成正向的,而有了生機。
諮商的學派理論甚多,依據其對個人經驗不同的著眼點與處理手法,大致分成:一、強調認知的方法:包括了行為治療法,性格特徵和因素分析法、折衷主義和交互抑制法。
二、強調感性的方法:包括了心理分析理論、來談者中心治療法,和存在主義治療法等等。
(游麗嘉)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6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