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家政●戀愛】 愛有許多種,而戀愛(RomanticLove)是其中之一。
首先我們要了解愛是什麼?
心理學家把愛界說為:「抽象思維或具體物體所產生的刺激,該刺激帶來一種舒適或快樂。」
所謂「具體物體」,可以是人類父母兄弟、鄰居朋友等;
可以是動植界中的瘦菊古松、黃鶯白鶴等;
也可以是自然界中的夕陽明月、青山綠水等。
所謂「抽象思維」,則指倫理道德、愛國情操等。
也有人所愛的就是愛本身,為愛而愛,不為其他。
社會學家則把愛縮小到人與人的社會關係之中,謂:「愛是與他人相認同的強烈情緒,以此為基礎所建立的社會關係,能為相愛的一方或雙方帶來滿足和愉快。」
於是愛這種情緒,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出現於人際關係之中,如孔子的仁愛、墨子的兼愛、基督耶穌的博愛、釋迦牟尼的普愛。
戀愛則通常只發生於未婚的青年男女之間(其他如婚外相愛、老少相愛等,則稱之曰「畸戀」,即是不正常的戀愛,為社會所不許可)。
我國從前無戀愛這個名詞,稱之曰「兒女私情」,此一「私」字,正和美國的女社會學家凱文(R.S.Cavan)為戀愛所下的定義相吻合:「戀愛是高度私人化而置實際於不顧的一種愛。」
戀愛之不同於其他的愛,由於它具有一些特質,是其他的愛所沒有,在此只指出其中最重要的兩個:一、理想化(Idealization):社會學家蒲其斯(R.E.Burgess)謂理想化是戀愛中的人,常以自己的想像為藍本,為對方描畫出一幅「心靈畫像」,希望對方實際就是這個樣兒。
理想常和實際是不相符合的,至於兩者相差的遠近,受戀愛時種種因素的影響。
例如:為對方所付出的愛是多或少,了解對方的程度是淺或深,本身的浪漫氣質是強或弱,相識的時間是短或長,接觸的範圍是小或大。
愛是一種情緒,對理智予以否定,情緒愈濃,理智愈淡薄。
戀愛這種情緒最是強烈,熱情如火,頭暈頭昏,把意中情人想成什麼就是什麼,跟實際完全脫節。
西方有諺云:「戀愛是盲目的。」
我國俗語也說:「情人眼裏出西施。」
這都把戀愛的「理想化」特質,作傳神的「一語道破」。
談情說愛的環境,也有助於「理想化」的產生和發展。
男女雙方互動範圍縮小,只集中於情和愛。
交談的題材經過小心挑選,只揀對方愛聽的才說,互相取悅。
眉目傳情,口角春風。
花徑漫步,碧波泛舟,月色溶溶,煙霧濛濛,周遭是一片詩情畫意,遠離塵世俗務。
如果是共坐咖啡店,昏暗的燈光,柔和的音樂,更富於羅曼蒂克。
如果是共看電影,將做愛的男女主角,互相比擬和投射,手相握,頭相併,心心相印,盡在懷抱,忘卻外界一切。
同時把對方理想化,無形中提升了自己的身價。
龍配龍,鳳配鳳,水漲才會把船浮高。
蒲其斯說得好:「有戀愛就有理想化。」
換句話說,從戀愛中抽去理想化,便不成其為戀愛了。
二、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人都喜歡文過飾非,為自己的行為護短。
明明做錯了,卻要隱藏真象,找些理由自欺欺人,這叫做「合理化」,只責人不求諸己。
但在戀愛過程中出現的「合理化」有點不同,反過來為對方的缺點找藉口,多方予以諒解。
對方明明是倔強逞能,卻贊之為擇善固執,才能出眾。
對方明明是軟弱不堪,卻認為如此溫柔多情,天上少,人間無。
而且合理化和理想化是連袂並至的,形影不離;
對方很小的優點,經過理想化變成了大美德,而很大的缺點,經過合理化變成了微不足道。
美國社會學家克發特(W.W.Kephart)根據實際調查資料指出:男人比女人更傾向於理想化,特別是有關女人的外貌;
女人則比男人更傾向於合理化,特別有關男人的才德。
此說很有道理,如我國有許多讚美女人美麗的詩詞:「眼似秋波橫,眉如春山蹙。」
以及櫻桃小嘴、楊柳細腰等,都是男人理想化的產物,有時候理想化得離了譜,連女人的汗水、口涎,被美化為瓊漿玉液了。
女人則深信愛情的偉大,能使百鍊鋼,化作遶指柔。
婚前明明知道那個男人的人格很有問題,仍然嫁給他,義無反顧,要用愛情去感化他、改變他。
浪子回頭金不換,好像他的缺點愈大,反過來所產生的成就也愈大,真傻得可愛復可笑。
(朱岑樓)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