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哲學●程朱學派】 宋明理學最為盛大著名的學派,是程朱與陸王。
程指程顥、程頤兄弟,朱指朱熹。
二程之學又稱洛學,門人甚盛。
最早期之弟子有劉絢字質夫、李籲字端伯,質夫性行最近明道,所記明道語錄四卷(二程遺書卷十一至十四),最能見明道之義理與風範。
而遺書第一卷則端伯所記,亦大體為明道語。
明道卒後,二人亦相繼而亡。
故後世論程門大弟子,乃首推楊謝。
謝上蔡名良佐,楊龜山名時,二人皆先從明道,後從伊川。
上蔡英果明決,龜山氣象和平。
上蔡論仁、論心、論誠敬、論窮理,皆不同於伊川。
他以「覺」訓「仁」,明顯地是明道的理路。
龜山就惻隱說仁,以「萬物與我為一」說仁之體,亦承明道識仁之義旨而來。
而其言「中」,主張驗之於喜怒哀樂未發之際,乃是靜復以見體的逆覺體證工夫。
龜山門人羅豫章與羅之門人李延平,亦嚴守此一工夫指訣,是為前期閩學。
程門諸賢,大體遵循「以明道之義理綱維為主的二程學」而發展,即使專師伊川之尹和靖,亦只守護一個居敬集義之工夫,而並未順伊川所開啟的泛格物論以為學的。
下及南宋,朱子捨明道而極成伊川之學,乃落實放大學而講即物窮理,終於轉出一個新系統。
而後世所謂程朱,實以伊川朱子為主,而明道之義理綱維,反而若存若亡。
伊川與朱子,二人心態相同,凡伊川之思理,皆為朱子所積極貫徹而完成。
如「性即理,理氣二分,心性情三分,先涵養後察識,即物窮理」,皆承伊川而來。
二人之學,可以總括為「靜養動察,居敬窮理」八個字。
唯朱子剛大開擴,其學豐廣富瞻,若論文教學術之貫獻,宋明諸儒皆不能及。
至於就內聖成德之教而言,則明道與陸王,實更能合乎孔孟之傳統。
朱子門庭廣大,傳衍久遠。
其大弟子蔡元定、黃榦,再傳真德秀、魏了翁,後學黃東發、王應麟,皆卓然有成。
元儒皆尊程朱之學,而明初方孝孺乃朱子之七傳。
至明代中葉,陽明崛起,倡良知之學,王學遂遍天下。
然朝廷官學,仍尊程朱。
程朱之學,自元初傳入朝鮮,至明中葉,有李退溪、李栗谷,並為朝鮮朱子學之巨擘。
日本朱子學之興起,頗受李退溪之影響。
唯日本後有陽明學之流傳,朱子學陽明學乃同時並行。
而朝鮮則嚴守朱子學而拒斥陸王,直至近數年,始有學者注意陽明之學。
清代特尊朱子,然自晚明諸大儒先後老死,儒聖之學,道脈斷喪,而民族文化生命,亦趨於枯窘僵化,故清代之顯學乃流為考據,而性理之學殊無足觀。
(蔡仁厚)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4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