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法文●法蘭西研究院】 約在西元一六二九年間,巴黎有一班文人協議每週定期集會一次,宣讀會員中所著的論文,然後再由參加的人,即席予以月旦。
紅衣主教李涉留(Richelieu)風聞此事,認為這種集合很有意義,應該予以協助,於是奏請國王路易十三世,在一六三五年正月二十九日,批准成立法蘭西研究院(AcadémicFrançaise)。
會員限定為四十人,會長及事務員輪流擔任,另外一人為祕書,是常任。
成立之初,紅衣主教李涉留交下的研究題目是批判當時最流行的名著柯乃依(Corneille)的劇本西得(LeCid)。
經過六個月的時間,他們交了卷,完成了一本「法蘭西研究院對西得的看法」,但是柯乃伊本人並不心服。
此後他們的中心工作是在編撰一部大字典,一六九四年初版,一八三五年第六版。
法國大革命將王室時代的文物制度都予以毀壞或廢止,法蘭西研究院也不例外。
到了一七九五年重新再組織並擴大編制,分為三組:第一組數理化學,第二組政治哲學,第三組藝術文學。
但翌年拿破崙當政,認為第二組不妥,有引發反政府思想的危險,主張廢除,因此改為:一、仍為數理化學,二、為語言文學,三、歷史,四、文藝。
到了一八三二年又恢復了哲學與政治。
現在的成員,除了數理化是六十六人外,其餘每一組都仍舊是以四十人為限。
並且是終身職。
(汪公紀)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