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文學●明成化說唱詞話】 民國五十六年上海出土了十六種屬於詩讚系說唱文學的刻本,它們是:花關索出身傳、花關索認父傳。
花關索下西川傳、花關索貶雲南傳、石郎駙馬傳、薛仁貴跨海征遼故事、包待制出身傳、包龍圖陳州糶米記、仁宗認母傳、包龍圖公案斷歪烏盆傳、包龍圖斷曹國舅公案傅、張文貴傳、包龍圖斷白虎精傳、師官受妻劉都賽上元十五夜看燈傳、鶯哥孝義傳、開宗義富貴孝義傳。
由其書中著有諸如「成化七年仲夏永順書堂刊」、「北京新刊」等印記看來,這十六種應當是明憲宗成化間北京永順堂的刊本。
又十六種中,石郎駙馬傳等四種的扉頁,均自稱「詞話」,其他十二種的體制亦與之相同,所以它們同屬「詞話」無疑。
在詩讚系說唱文學中,有刻本傳世的,應當以此為最古了。
這十六種都是圖文並茂,所以大多數在標題上特別強調「全相」。
標題中也大多數說明係屬「說唱」性質;
而所謂「詞話」的意義,應當是「詞」指其唱的韻文,「話」指其說的散文。
「詞話」之名始於元代,見元完顏納丹等纂通制條十卷二十七「搬詞」條,又見元史卷一百零五刑法志第五十三刑法(四)禁令。
這十六種的韻文部分,只有花關索下西川和薛仁貴二本用上幾段「攢十字」,其餘都是七言為主的韻語,所以詞話應當是唐「變文」的嫡派子孫。
就其內容來觀察。
這十六種中,屬於三國故事的有花關索等四種,屬於包公故事的有包待制出身傳等八種,足見這兩類故事在民間的盛行。
但是花關索事跡不見於習知的元明戲劇和小說;
包公故事八種中,見於明清龍圖公案的,也只有師官受(即黃菜葉)、烏盆傳(即烏盆子)、曹國舅(即獅兒巷)、仁宗認母(即桑林鎮)等四種,又陳州糶米亦見元明無名氏雜劇,其餘三種,也屬「新奇」,尤其包待制出身傳,更其有庶民的「野趣」。
此外,石郎駙馬傳可以和「五代史平話」並觀,薛仁貴故事可以和「隋唐演義」或「征東全傳」同閱;
而鶯哥孝義則以禽鳥孝義諷人心,開宗義富貴雖思想庸腐,但亦可見庶民所企慕的人生。
也就是說,這十六種詞話,對於研究詞話本身,以及小說故事的發展和民間的思想情感,頗具重要的價值。
這十六種都是出自民間的無名氏,自然表現著通俗文學粗糙、樸質和認真的特質,其間所充斥的簡體字和錯別字,自有文字學上的價值;
又那些未必悅人眼目的插圖,也自有圖書版畫美術的地位。
至於其與唐變文、明清彈詞、鼓詞的關係,在俗文學史上,尤有重要的意義。
(曾永義)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