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37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宗教●宗教哲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2 16:20: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宗教●宗教哲學

 

宗教是人對於神所有精神關係的總彙,其客觀的因素,是教義、教規和教儀;

 

主觀的因素,是人的理智的承認及意志的遵從。

 

各個宗教雖各有其教義、教規和教儀,惟真正的一神教,而其教義則又是根據啟示而來的則為猶太教與基督教。

 

神學分為「自然神學」與「超自然神學」,亦即是「啟示神學」。

 

「自然神學」是以人的理智研究「至上神」以及與「至上神」有關之事物的一門學問,而宗教哲學除了研究神以外,還要以哲學的觀點討論宗教的起源和性質,以及有關於宗教的各種問題。

 

宗教存在於人類之中,是無可否認的事實,因人有靈性與宗教性,已往各民族各種文字的記錄均留下了宗教生活的痕跡,現今各民族中均有宗教的存在,確為彰然的事實。

 

有關宗教起源的學說雖各有不同,例如象徵的神格化論、精神論、圖騰論、社會性的學說等,這些說法從哲學言,均未能確與形而上的真理相符合,無法站立得住。

 

一神論為最古的宗教,探討其要義,亦與形而上的原理深相契合。

 

一切眼見的偶然物的存在,都來自必然的原因,這必然的原因在哲學上稱為首因,在宗教上稱為「至上神」。

 

聖保羅在羅馬人書中說:「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看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

 

(一章二十節)就是說明上述道理的。

 

基督教哲學對於論證上帝的存在一向甚為重視。

 

早期的阿利斯臺底(MareiannusAristides)和殉道者游斯丁(St.JustinMartyr),即已注意論證上帝的存在。

 

聖奧古斯丁與波那文裘拉,都曾有系統的論證上帝的存在,而湯瑪斯‧阿奎那的五路論證,尤為其集大成者,茲列述如下:一、證以動律的論證:宇宙間有運動存在著,但運動必受外力的推動始能發生,層層相推。

 

所以、必有最後不被其他外力所推動的動力之存在,此動力便是上帝。

 

二、證以因果論的論證:經驗告訴人,宇宙間有產生一共同效果的彼此互連的動因存在著,但一物不能成為自己的動因,自必有他因以推動之,故在一連串的動因中不能推至無窮。

 

因此,必須肯定一個不受其他動因所牽制的第一動因的存在,此即是上帝。

 

三、證以萬物的偶有性的論證:宇宙間的所有物,大都是可有可無及忽生忽滅的,此乃是有目共睹之事。

 

但凡可有可無及忽生忽滅之物皆應有原因,而在原因的系列中不能推至無窮。

 

因此,必須肯定一個不可缺者的存在,此即是上帝。

 

四、證以萬物的成全或美善之等級的論證:宇宙間存在著一些擁有不同成全之物,即存在著的,在其間的成全有等級之分。

 

譬如有些比其他的更美善、更真實;

 

有些則不如其他那些那麼真實與那麼尊貴。

 

一物之成全的等級,以該物接近最成全者的程度(遠近)而定,譬如一物覺得很熱,乃因為最接近極熱體的原故。

 

因此,有一最成全者的存在,他是最美好的、最真實的,及最尊貴的,他是其他各物之美善、真實及尊貴的根源,此即是上帝。

 

五、證以萬物的秩序和目的的論證:經驗告訴人,宇宙間存在著一些缺乏知識之物,這些物的行動朝向一固定目標,即一切物極有規律地存在及活動。

 

但缺乏知識之物的行動,不會朝向固定目標,除非被一知道該目的者所引導,猶如箭中的須被發射者所引導,才能朝向固定的目標。

 

但當發射者引箭向固定目標發射,他又必須被與自身不同的其他者所引導,在這一連串的引導系列中,又不能窮追不捨,必須有個盡頭。

 

故必須有一最先指導所有物,向固定目標的最高智慧的存在,此即是上帝。

 

神的屬性:消極的屬性:一、惟一性,二、單純性,三、不變性,四、神靈性,五、永恆性,六、無限性。

 

積極的屬性:一、全知,二、全能,三、神聖,四、真實,五、善良,六、至美。

 

神的創造:神創造宇宙,「無中生有」,謂之創造,基督教義說明神從無中生有,創造萬物,被造之物在未被造之前,其本身是一無所有的「無」,但當被造之際,亦不由任何已有的材料而造成。

 

總之,「創造」是有的開始,無創造則一無所有,天地萬物和人類都是上帝所創造的。

 

知識論方面:以湯瑪斯的知識論為例,他以為人是由精神和物質所組成,其認知要從有形有像個體的特殊,而進至無形無像共相全體的認識。

 

其知識論的範圍包括:一、對個體的認識,二、對自己心靈的認識,三、對於上帝的認識。

 

倫理方面:湯瑪斯的倫理觀與亞里斯多德相似,幸福論。

 

不過,他所說的至善,傾向於神,惟有傾向於神,乃為人的至福。

 

他的德目包含智德、義德、勇德、節德。

 

康德認為從實踐理性中,有道德命令的存在,這是從上帝而來的,他力言道德是絕對的,而非相對的。

 

此亦是康德的宗教道德觀。

 

關於歷史哲學,一般人多談到奧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實即歷史神學),他以為耶路撒冷代表上帝永久之城,而巴比倫則代表世上之城;

 

前者是永存的,而後者則是要遭毀滅的。

 

世界的歷史即是按照此種途程而發展,上帝的國即將降臨。

 

本於宗教的觀點,仍有政治、法律、經濟、社會等觀念或主張,廣義的說,亦均可列於宗教哲學的範圍之內。

 

(胡鴻文)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88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6 19:30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