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向溝通】 Two-WayCommunication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雙向溝通的歷程,通常是由送訊者將訊息傳送給收訊者,收訊者收到訊息後,針對訊息內容提出疑問或意見,並將之再送回給原送訊者,然後原送訊者再就其所提出的疑問及意見加以澄清說明,並將之送回原收訊者,原收訊者再進一步解釋他的了解是否有誤,如此往往復復,周而復始,直到相互完全了解為止。
這種來來往往的雙向歷程,可以下圖說明之。
雙向溝通常以會話、小組討論、書信往返等方式進行。
在此種溝通過程中,送訊者隨時可以得到線索,明白自己所送訊息有無被曲解,與原意有無不符,以及訊息的符號(文字、口述意見或姿態)是否明確等。
同時,也可從收訊者的說話、表情、興趣、爭論,以衡量所送訊息的效果及有無再加以修正補充的必要。
這種雙向溝通使得回饋作用加多,送訊者與收訊者雙方也就有較多的機會增進共同了解。
易言之,仔細觀察、聆聽回饋的內容,並作適切的解釋、澄清,將會提升溝通的效果。
因此,雙向溝通至少具有四項優點:(1)能夠發揮回饋作用,增進共同了解,提升訊息的效果;
(2)能夠使收訊者在參與討論的過程中認同於送訊者的思想和目標;
(3)能夠使收訊者得到自我的滿足,並可激發其投入他們的興趣與努力;
(4)能夠透過雙方意見的表達,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不過,雙向溝通也有二個限制。
其一,參與雙向溝通的人數受到相當的限制,不如單向溝通可以同時向很多人傳送訊息。
其二,雙向溝通往往費時較多,在時間上較不經濟。
雙向溝通和單向溝通既然各有其價值和限制,所以在實際進行溝通工作時,最好視訊息的性質、時間的許可、收訊者的情況,採取較為有效的溝通類型。
一般而言,如果雙向與單向溝通同時靈活交互利用,當能發揮相輔相成的效果。
其次,如果時間和人數許可,可以優先考慮雙向溝通;
最後,如果因為經濟時效等理由而必須以單向溝通為主時,則應設法兼採部分雙向溝通,以防誤解的產生。
資料來源:GordonMcCloskey,EducationandPublicUnderstanding,2nded.(NewYork:Harper&Row,Publishers,1967),p.72.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