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0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神劇】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13 02:01: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神劇

 

Oratorio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舞蹈與人文

 

歌劇類型名。

 

神劇是一種以宗教故事為主題的歌唱音樂劇。

 

它以音樂來敘述故事及表現對宗教的虔誠信仰,而不以佈景、服裝或演技取勝。

 

神劇和歌劇最大差異是除了故事的取材來自宗教及不強調劇場的佈景、演技外,還有歌劇是以三幕劇形式為主;

 

神劇則全劇只分上下兩部。

 

神劇的歷史與來源:Oratorio一詞原指祈禱廳,這種祈禱廳是在教皇聶里(PhilipNeri,1515-1595)改革羅馬天主教,成立Oratory教會團體時所興建。

 

它通常建在教堂之側,作為教友們聚會,及做為演講廳和音樂廳。

 

整座廳的設計為長方形,大概可容納二百到四百個座位。

 

室內之傳音性極佳,有些祈禱廳(如建於十六世紀在羅馬的SantaLuciadelGonfalone祈禱廳)已成為專門的音樂演奏廳,為早期神劇演出之廳堂,故以這名詞作為神劇的名稱。

 

巴洛克時期的神劇與十六世紀後期的經文歌,尤其與一種稱為「對話讚歌」(Dialogue-Laude)有關連,旦它也受到十七世紀單曲調音樂和歌劇的影響,有些作曲家開始嘗試創作宗教歌劇,如卡發利(EmiliodeCavalieri,1550-1602)的《靈肉劇》(RappresentationediAnima,etdiCorpo,1600)是一個大膽的嘗試,但當時教會人士對它的反應極為冷淡,故未能繼續發展。

 

十七世紀早期較成功的神劇是安泰瑞歐(GiovanniFrancescoAnerio,1567-1630)以使徒聖保羅悔改為基督徒的故事做內容,創作了五至八聲部《和諧神靈歌劇》(TeatroArmonicoSpiritualediMadrigali,1617),當時許多以義大利文演唱的神劇都含有一種反宗教改革的意味,故吸引了護教者的興趣。

 

十七世紀中期最重要的神劇卻是在羅馬SanMarcello教堂演出的「拉丁文神劇」,主要作曲家為卡里西密(GiacomoCarissimi,1605-1674),他遺留十三部神劇作品,大多以舊約聖經故事為內容,其中還有解說者,並極為注重合唱部份。

 

十七世紀後半期義大利其它地區(如威尼斯、波隆那、弗羅倫斯、拿坡里)也開始創作當地的神劇,其演出地點是在私人的音樂場所或劇院,它們加入了世俗的風格,僱用職業女歌唱家演唱,大量強調「反始詠唱調」(DaCapoAria),使用合唱的不多,並用朗誦形式講述故事中人物。

 

這時期主要作曲家包括帕斯奎尼(BernardoPasquini,1637-1710)、斯特拉德拉(AlessandroStradella,1644-1682)、斯卡拉悌(AllessandroScarlatti,1660-1725)和韋瓦第(AntonioVivaldi,1678-1741)等,許多著名歌劇作曲家也兼作神劇。

 

義大利的神劇後來傳入歐洲,加入當地的宗教活動,發展為具有地區風格的神劇,如維也納的《聖墓劇》(Sepolcri)是以基督葬禮為題材的神劇。

 

德國在路德教會影響下,其神劇多以基督誕生、受難和復活的情節為內容。

 

樂曲極為嚴肅,由無伴奏的獨唱和複音形式的合唱,交替演唱,所用之曲調,多為宗教朗誦調,許茲(HeinrichSchutz,1585-1672)是早期德國神劇的大師。

 

十七世紀的德國神劇受到義大利神劇影響,採用持續低音伴奏及加入一些戲劇性情節於聖經故事中,形成了受難曲的神劇風格(OratorioPassion)。

 

其最著名的作曲家是巴赫(J.S.Bach,1685-1750),他的《聖約翰受難曲》(St.JohnPassion,1724)和《聖馬太受難曲》(St.MatthewPassion,1727or1729)是集德國神劇大成之作。

 

巴赫的神劇把適當的戲劇性加在聖經故事中,充滿虔誠且有力。

 

其重要特色是使用聖詠合唱(Chorale),把獨唱和合唱連接成大型的神劇作品。

 

十七世紀的英國神劇是以韓德爾(G.F.Handel,1685-1759)的作品為代表,《彌賽亞》(Messiah,1741)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

 

十八世紀著名神劇作曲家包括泰勒曼(G.P.Telemann,1681-1767)和艾曼鈕.巴赫(C.P.E.Bach,1714-1788)、海頓(F.J.Haydn,1732-1809)的《創世紀》(TheCreation,1798)和《四季》(TheSeasons,1801)是古典時期的神劇代表作。

 

十八世紀歐洲各大城市的音樂院都有專屬的職業管弦樂團和合唱團。

 

神劇形式也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而擴大且脫離教會的掌控,浪漫時期的神劇加入了神秘主義,及超自然的色彩,如羅偉(CarlLoewe,1796-1869)、李斯特(F.Lizst,1811-1886)、舒伯特(F.Schubert,1797-1828)、舒曼(R.Schumann,1810-1856)、孟德爾頌(F.Mendelssohn,1809-1847)都有創作出重要的神劇作品,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布拉姆斯(J.Brahms,1833-1897)的《安魂曲》(Requiem,1857-1868)。

 

從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英國是歐洲最重視神劇創作及演出的國家,它不但常舉辦藝術節,同時也經常委託各地作曲家創作神劇作品。

 

二十世紀的神劇其宗教的內容減弱,轉為關心國家、民族、戰爭及人類災難為主題的創作:如卡巴賴夫斯基(D.Kabalevsky,1904-1987)的《浩浩國土》(MightyHomeland,1942)、浦羅柯菲夫(S.Prokofiev,1891-1953)的《捍衛和平》(OnGuardfolPeace,1950)、蕭斯塔可維契(M.Shostakovich,1938)的《森林之歌》(SongoftheForest,1949)和布瑞頓(B.Britten,1913-1976)的《戰爭安魂曲》(WarRequiem,1962)等。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7 21:26 , Processed in 0.20312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