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5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氏醫通 卷四 諸嘔逆門 諸見血証169】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12 00:06: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張氏醫通 卷四 諸嘔逆門 諸見血証169

 

 

若各守其鄉,則陰平陽秘。

 

安有上溢下脫之患乎。

 

蓋緣人之稟賦。

 

不無偏勝。

 

勞役不無偏傷,其血則從偏衰偏傷之處而滲漏焉。

 

夫人稟賦既偏,則水穀多從偏勝之氣化,而勝者愈勝。

 

弱者愈弱。

 

陽勝則陰衰。

 

陰衰則火旺。

 

火旺則血隨之而上溢。

 

陰勝則陽微。

 

陽微則火衰。

 

火衰則火失其統而下脫,其上溢之血。

 

非一於火盛也。

 

下脫之血。

 

非一於陽衰也。

 

但以色之鮮紫濃濃則為火盛。

 

色之晦淡無光即為陽衰。

 

究其所脫之源,或緣臟氣之逆,或緣腑氣之乖,皆能致病。

 

後上溢者。

 

勢必假道肺胃。

 

從下脫者。

 

勢必由於二腸及從膀胱下達耳。

 

蓋出於肺者,或緣龍雷亢逆,或緣咳逆上奔。

 

血必從之上溢。

 

多帶痰沫及粉紅色者,其出於心包,亦必上溢。

 

色必正赤如朱漆光澤。

 

若吐出便凝摸之不粘指者,為守藏之血。

 

見之必死。

 

出於脾者,或從胃腕上溢,或從小腸下脫,亦必鮮紫濃濃。

 

但不若心包血之光澤也。

 

出於肝者,或從上嘔,或從下脫。

 

血必青紫稠濃,或帶血縷,或有結塊。

 

出於腎者,或從咳逆,或從咯吐,或稀痰中雜出如珠。

 

血雖無幾。

 

色雖不鮮,其患最劇。

 

間有從精竅而出者。

 

若氣化受傷,則從膀胱溺孔而出。

 

總皆關乎臟氣也,其出於胃者,多兼水液痰涎。

 

吐則成盤成盞。

 

汪洋滿地。

 

以其多氣多血。

 

雖藥力易到。

 

不若藏血之篤。

 

然為五臟之本,亦不可忽,其衄血種種。

 

各有所從。

 

不獨出於鼻者為衄也。

 

鼻衄皆火乘肺金,亦有陰盛迫其虛陽而脫者。

 

雖經有臟腑諸衄不同。

 

然不離手太陰之經。

 

所以治有從陰從陽。

 

順治逆治之辨別。

 

証有久衄暴衄。

 

宜補宜瀉之懸殊,其齒衄。

 

有陽明少陰及風熱之辨。

 

但從板齒出者為牙宣。

 

屬陽明。

 

齒動搖者為骨病。

 

屬少陰。

 

齦腫上壅者。

 

少陽風熱也。

 

耳衄則有肝腎二經之殊。

 

但以常有不多不腫不疼者,為少陰之虛。

 

暴出疼腫者,則厥陰經火也。

 

眼衄亦屬厥陰。

 

但以卒視無所見者為實火。

 

常流血淚者。

 

素患之風熱也,其有諸竅一齊涌出。

 

多緣顛撲驟傷,或藥毒所致。

 

若因肝腎疲極。

 

五臟內崩。

 

多不可活。

 

舌衄皆手厥陰心包之火旺。

 

但以舌尖破碎者為虛火。

 

脈大滿口者。

 

挾龍雷之勢而上侮君主也。

 

涎中見血為唾衄。

 

足太陰經氣不約也。

 

汗孔有血為肌衄。

 

足陽明經氣不固也,如上諸衄,皆緣營氣之逆滿。

 

衛氣之疏豁,不能固護而行清道。

 

總無關乎臟氣也,其下行之血。

 

見於魄門者,則以便前便後分遠近。

 

近則大腸。

 

遠則小腸也。

 

以濺洒點滴分風濕。

 

濺則風淫。

 

滴則濕著也。

 

以鮮紫清晦分陰陽。

 

鮮則陽盛。

 

晦則陽衰也。

 

與腸 之血。

 

痔漏之血。

 

婦人經癸胎產之血無異。

 

雖由二腸。

 

頗關經絡。

 

是以隨經下趨。

 

各有不同。

 

至於崩淋下脫。

 

倒經上溢。

 

雖下上之歧路攸分。

 

然皆沖脈為病,而崩淋皆脾氣下陷。

 

倒經則肝血上逆。

 

以脾為身之津梁。

 

沖為肝之血海。

 

是皆關乎臟氣。

 

更有肝脾受傷。

 

血雖不下,而氣色痿黃。

 

大便稠黑。

 

乃蓄血之征驗。

 

為患種種。

 

難以悉陳,如內傷發黃。

 

鼓脹喘滿。

 

腹大青筋,及產後敗血流於經絡,皆蓄血致病。

 

但証有虛中挾實。

 

治有補中寓瀉。

 

從少從多之活法。

 

貴乎臨病處裁。

 

大抵血氣喜溫而惡寒。

 

寒則泣不能流。

 

溫則消而去之,此軒岐密旨。

 

但世之名於醫者。

 

一見血証。

 

每以寒涼濟陰為務,其始非不應手,而取效於一時。

 

屢發屢折,而既病之虛陽愈衰,必致嘔逆喘乏。

 

奪食泄瀉。

 

尚以為藥力未逮。

 

猛進苦寒。

 

在陰不濟陽而上溢者尚為戈戟。

 

況陽不統陰而亡脫者。

 

尤為砒鴆。

 

蓋因陽藥性暴。

 

稍有不順。

 

下咽立見其害。

 

不若陰柔之性。

 

至死不知其誤,而免旁人譏謗也。

 

噫。

 

醫之弊。

 

僅為知己道。

 

難為世俗言也。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7 16:5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