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1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氏醫通 卷四 諸嘔逆門 諸見血証168】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11 23:59: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張氏醫通 卷四 諸嘔逆門 諸見血証168

 

 

心氣不足。

 

言陰津不足。

 

非心火之不足也,故以大黃導蘊結之火。

 

芩、連瀉心下之熱,而血自安矣!趙養葵曰。

 

凡腎經吐血者。

 

俱是下寒上熱。

 

陰盛於下。

 

逼陽於上之假証。

 

世人不識,而為所誤者多矣!吾獨窺其微,而以假寒治之。

 

蓋真陰失守。

 

命門火衰。

 

火不歸源。

 

陰邪逼其浮游之火於上。

 

上焦咳嗽氣喘。

 

惡熱面紅。

 

嘔吐痰涎出血。

 

此系假陽之証。

 

須用八味丸引火歸源。

 

水探冷服。

 

下嗌之後。

 

冷性既除。

 

熱性始發。

 

因而嘔噦皆除,即仲景人尿豬膽汁加於白通湯中以通格拒之意也。

 

倘一服寒涼。

 

頃刻立化。

 

慎之哉。

 

人有偏陰偏陽者,此氣稟也。

 

太陽之人。

 

雖冬月身不須綿。

 

口常飲水。

 

色欲無度。

 

大便數日一行。

 

芩、連、知、柏、硝、黃。

 

恬不知怪。

 

太陰之人。

 

雖暑月不離復衣。

 

食飲稍涼。

 

便覺腹痛泄瀉。

 

參、朮、薑、桂。

 

時不絕口。

 

一有欲事。

 

呻吟不已,此兩等人。

 

各稟陰陽之一偏者也。

 

與之談醫。

 

各執其性之一偏。

 

面目為全體。

 

今之為醫者。

 

不鑒其偏之弊,而製為不寒不熱之方。

 

舉世宗之。

 

以為王道。

 

豈知人之受病。

 

以偏得之。

 

感於寒則偏於寒。

 

感於熱則偏於熱。

 

以不寒不熱之劑投之。

 

何以補其偏而救其弊哉,故以寒治熱。

 

以熱治寒。

 

此方士之繩墨也。

 

然苦寒頻進而積熱彌熾。

 

辛熱比年而沉寒益滋者何耶,此不知陰陽之屬也。

 

凡治血証前後調理。

 

須按心脾肝三經用藥。

 

心主血。

 

脾裹血。

 

肝藏血。

 

歸脾湯一方。

 

三經之藥也。

 

遠志、棗仁補肝以生心火。

 

茯神補心以生脾土。

 

參、耆、甘草補脾以固肺氣。

 

木香者。

 

香先入脾。

 

總欲使血歸於脾,故曰歸脾。

 

凡有鬱怒傷肝。

 

思慮傷脾者尤宜。

 

火旺者。

 

加山梔、丹皮。

 

火衰者。

 

加肉桂、丹皮。

 

又有八味丸以培先天之根。

 

治無餘法矣!血溢血瀉。

 

諸蓄妄証,其始也。

 

宜以行血破瘀之劑折其脫氣,而後區別治之,或問失血復下。

 

虛何以當。

 

答曰:血既妄行。

 

迷失故道。

 

不去蓄利瘀,則以妄為常。

 

曷以御之,且去者自去,生者自生,何虛之有?失血家須用下劑破血。

 

蓋施之於蓄妄之初,亡血虛家不可下。

 

蓋戒之於亡失之後也。

 

或問人身陽氣。

 

為陰血之引導。

 

陰血為陽氣之依歸。

 

何為清濁相干。

 

亂於中外,而致血不歸經,則有上溢下脫之患,其血或從吐出,或從嘔出,或從咯出,或從鼻出,或從眼耳齒舌出,或從津唾而出,或從肌膚而出,或從二便而出。

 

復有蓄積不行者,為患各有不同。

 

願一一顯示至理。

 

條分臟腑經絡之源。

 

以啟學人蒙昧。

 

石頑答曰:經言血之與氣。

 

異名同類。

 

雖有陰陽清濁之分。

 

總由水穀精微所化,其始也混然一區。

 

未釐清濁。

 

得脾氣之鼓運,如霧上蒸於肺而為氣。

 

氣不耗。

 

歸精於腎而為精。

 

精不泄。

 

歸精於肝而化清血。

 

血不瀉。

 

歸精於心。

 

得離火之化,而為真血。

 

以養脾臟。

 

以司運動。

 

以奉生身。

 

莫貴乎此。

 

雖經有上注於肺。

 

乃化為血之說,而實不離五行之氣化。

 

轉注如環也,如上所云。

 

不過統論營衛血氣之大端。

 

乃節文耳。

 

夫營衛者精氣也。

 

血者神氣也。

 

氣主煦之。

 

血主濡之。

 

雖氣稟陽和。

 

血稟陰質,而陰中有陽。

 

陽中有陰,不能截然兩分,其至清至純者。

 

得君主之令。

 

以和調五臟。

 

藏而不失。

 

乃養臟之血也,其清中之濁者。

 

秉輸運之權。

 

以洒陳六腑。

 

實而不滿,則灌注之血也,其清中之清者。

 

會營周之度。

 

流行百脈。

 

滿而不泄,此營經之血也,其源則一。

 

析而為三。

 

各有司屬。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7 16:45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