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二十章學習心得】
道德經二十章是一個小孩成長過程中,要成長為卓越的人的心路歷程,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家庭環境和生活環境,通常我們所說環境會造就一個人,有其深刻的道理,對小孩過於溺愛,會造成小孩嬌生慣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不良習慣。
對小孩過於寬鬆甚至不管不問,又會造成小孩肆意妄為,無拘無束,像一個無根的大樹一樣,終究也是成長不起來。
在如何管教小孩的問題上面,現在已經成為當今最熱門的一個話題,因為自從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之後,農村戶口的每個家庭基本上都是以兩個小孩為主,城鎮戶口以一個小孩為主。
在這種狀況下,現在尤其以80、90後的孩子兄弟姐妹都沒有父輩、祖輩的多,他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
於是產生一種畸形的現象,就是大人的目光最終全部聚焦在小孩子身上,這個小孩所受到的關注度,無異於本篇文章所說猶如“眾人熙熙,若享太牢,若春登臺.”。
在眾人簇擁呵護的環境下,把小孩都當成祭祀的貢品一樣,表面上看,他們的關愛是想成就和延續家庭的未來希望或者傳承者,殊不知,這是一種無節制的呵護和關愛。
前幾年,我國內地有位神童被報送到香港某大學深造,離開父母身邊後,因為連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沒有,最終產生厭學情緒,精神幾近崩潰,沒有了父母的照顧,連洗衣服都不會,連最基本的與人溝通也受阻。
這些神童,只會某一方面的知識,其他方面的知識等於零,這是我國教育體制的一種悲哀,也是父母推波助瀾的惡果,過度的關愛和溺愛最終變成扼殺小孩獨立處事能力,很多大人們都還沒有想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件事當時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和關注,一是對我國教育體制的反省,也對小孩在家庭環境成長中的諸多問題進行深刻的探討。
三字經有云:養不教,父之過。
身為父母的如果沒有好好管教自己的孩子,沒有以身作則,孩子自然有樣學樣。
如果一個小孩成長在一個父母不尊重長輩的家庭環境中,未來可想而知,小孩也不會對父母能好到哪裡去。
因為小孩在這樣的環境當中,父母的言行舉止已經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的思維。
現實社會,很多父母因為工作原因,有忙於應酬的,有忙於出差的,有忙於工作的,各自都有忙碌的工作範圍,通常就會疏於對家庭子女以及父母的溝通,每天下班回家後,對家庭很容易就不聞不問,不管不顧。
他們只知道,一些重要節日給父母一些錢或者物質,就以為只是父母想要的,他們可曾和父母坐在一起促膝長談,了解父母的心聲?
也許父母只是想找你說說話,也許父母只是想知道你最近的工作狀況。
不要以為節假日給父母一些錢就以為是對父母的孝敬,只是對孝敬意義的偏離,孝敬體現在對父母的真心關懷。
而不是隨手扔幾個錢給父母,就認為這已經是孝敬父母了,父母累了,您你是否幫忙做做家務,您是否幫父母揉揉背,父母生病了,您是否第一時間陪伴在身邊,輕聲細語的關懷。。。。。。
當孩子的成績下降甚至不及格時候,他們可曾想過是什麽原因?
是因為考題的難度很大,還是老師的教學方法改變了,還是換了老師孩子不適應等等,不要一出問題就不問青紅皂白的將孩子訓斥一通,這樣只會加深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壑。
不要以為孩子喜歡什麼,我就給予什麼是對孩子的關愛與愛護,這樣的溺愛其實無異於養寵物一樣,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猶如溫室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
培養孩子成才,成為卓越的人,必須要為人父母者用心教育,盡責教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雖然學校的教育很重要,但是家庭的教育更重要,而擔當啟蒙的不是學校的老師,而是為人父母者。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也是我們自己未來的希望,為人父母者不妨放低忙碌的工作,每天固定抽些時間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遠遠比每天都打罵與每天無節制的物質滿足孩子的要求來彌補自己內心的關懷不夠而覺得物質可以解決一切都思想拋開。
我們整天忙忙碌碌的在外面打拼,以為多賺幾個錢就是成功嗎?
再多的金山銀山如果出個敗家子,您的一生努力不就白費了嗎?
那您一生又擁有了什麼呢?
您生育孩子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如果不想此種情況出現,好好教育您自己的孩子,從您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