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文曲 於 2012-5-9 10:41 編輯
【學習道德經四章有感】
第四章全文“道沖,而用之久不盈。深乎!萬物宗。挫其銳,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塵。湛常存。吾不知誰子,象帝之先”。
這篇文章因為遲到的原因,雖然通篇沒有完整聽到老師的詳細解析,所幸的是在課程後半節分享認知見解與解惑階段能從新理解和聽到老師概括的講解一遍,才從混沌的狀態中略理清了一個思路出來。
第四章的文章開篇就用“道沖”來說明做事的方式方法錯誤,就導致“用之久不盈”的產生結果,是在告訴我們如果出發點或者源頭錯誤,方式方法錯誤,就會產生南轅北撤的結果,非但不能取得想要的效果,還會越錯越多,越來越離譜。
甚至會產生不滿埋怨憤恨,如果不能靜下心來仔細分析,做經驗總結教訓,不能做到明辨事理,那麼最終的結果也是一樣會失敗。
正確的執行方式是成功的一個關鍵,這樣的道理深奧嗎?
一切源於萬事萬物本身的運行法則。
人因為違背了這些法則,背離了事物的準則,而產生了不良的後果,就會產生埋怨憤恨,皆不知道這一切都是自己沒有掌握到事物的關鍵原因所在,是因為自認為懂或者自認為正確而去做了錯誤的事情,自己全然不知道。
有句俗話說得非常有道理: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或許是作為違背事物發展規律的自認為懂者、自認為正確者最好的注解了。
回想本人在學習的過程中,當初也產生了如此一樣的做事方式,結果事與願違,學習的課程越多,越不能理解文章的意思,經常產生同詞非同義,相似非相同的理解,甚至斷章取義,不得要領的苦果。
萬丈高樓平地起,如果基礎不扎實,想研習好五術也是癡心妄想。
這篇文章給予我更深的認識自身的不足與深切的體會,也慶幸在后半節課能聆聽到老師富含哲理的解說。
人的一生雖漫長也短暫,如何能正確做對的事情,做到“靜坐常思己過”,不斷修正錯誤的行為往正確方向走,不但在考驗着個人的智慧也在考驗着耐力與恒心,時間寶貴,一但逝去了,便不復存在,要抓住機會,努力學習才是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