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養生:辟穀真相】
從道家的歷史來看,辟谷並不是指完全的不吃任何食物,而是少食或食用“特殊食物”或以服氣為主。
辟穀真相:辟谷是一個順其自然的過程,不是強行挨餓,是“限食”“服氣”而非“絕食”。
另辟穀的過程中要不斷服氣來補充能量,補足身體所需,整個過程中無饑餓感,腸胃很輕鬆,很舒服,口中不停地有清香的津液,神清目明,而不是饑腸轆轆,口乾舌燥,餓得頭暈眼花。
很多人會問,絕食會不會很餓,普通人能不能忍受?之所以有這樣的問題,他們以為,辟穀就是“絕食”,其實,真正的辟穀不是在忍受饑餓的折磨,而是享受生命的輕鬆與快樂,現在流行的所謂辟穀,給人概念就是絕食。
這大錯特錯,這樣的辟穀不是在治病,而是在要命! 從道家的歷史來看,辟谷並不是指完全的不吃任何食物,而是少食或食用“特殊食物”或以服氣為主。
《淮南子•人間》稱:春秋時魯國人單豹避世塵居深山,“不衣絲麻,不食五穀,行年七十,猶有童子之顏色”。
這是史籍所載最早之辟穀實踐,書中只是說他不食五穀,並不代表他不吃其他東西。
又如古書中記載道門名士于章在辟谷時“餌黃精、茯苓、山地黃”,可見他是用藥食來代替五穀。
古人稱辟谷為“一食為適,再食為增,三食為下,四食為腸張,五食饑大起,六食人兇惡,百疾從此而生”,並強調“全不食亦凶,腸胃不通”。
也就是說,辟穀過程中只是減少進食,並不是不食,否則“亦凶”(指損害健康)。
可見辟穀並不是什麼都不吃,而是慢慢節食,少食;或者不吃日常的五穀食物,只吃一些具有滋補作用的藥物,或服食高營養而較難消化的加工品。
如常說的“服藥辟穀”,即是採取服食藥物以代替穀食的方法。
《神農本草經》中就記載有山藥、蜂蜜、茯苓、蓮子、芡實、蒼(白)術、天門冬、麥門冬、澤瀉等代替穀食的藥物。
實際上山藥、蜂蜜等既是藥品,也是營養豐富的食品,可以代替穀物為人體提供營養。
後世的一些辟穀術中,也有用大豆、大棗、胡麻(芝麻)、栗子、酥油、茯苓、黃精、天門冬、白術、人參、蜂蜜等配伍,製成丸膏,以代穀食的方法。
還有用含豐富植物油的松子仁、柏子仁、火麻仁等,再加入麥門冬、地黃、茯苓、山藥、黃芪、人參等富含營養物質中藥,製成營養高、消化慢、質地較硬的食物,以供食用;還有服用一些流質的胡麻湯、酥湯等。
可見,歷代的辟穀術修煉者,並非不吃任何東西,只是不吃或少吃五穀雜糧罷了。
如果採取什麼都不吃的所謂“辟穀”,只會損害自己的健康甚至危害自己的生命,同時也給辟谷這一傳統養生方法蒙上一層陰影。
引用: http://www.yiyuanyi.org/guoxue/200905/1219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