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詞術語大辭典●頸癰】 指發于頸的兩側,包括頷下,耳下,頦下等部位的癰證。多由風熱,流毒或風濕挾痰等壅結少陽、陽明經絡,或因乳蛾,口疳,齲牙,頭面瘡結而誘發,多見于小兒。其症初起發熱惡寒,頸項強痛,逐漸紅腫高起,四、五天後皮色漸紅,腫痛加劇,即欲成膿,潰後膿盡而癒。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
指發于頸的兩側,包括頷下,耳下,頦下等部位的癰證。
多由風熱,流毒或風濕挾痰等壅結少陽、陽明經絡,或因乳蛾,口疳,齲牙,頭面瘡結而誘發,多見于小兒。
其症初起發熱惡寒,頸項強痛,逐漸紅腫高起,四、五天後皮色漸紅,腫痛加劇,即欲成膿,潰後膿盡而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