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詞術語大辭典●胃痛】
又稱“胃脘痛”。
因胃脘部近心窩處發生疼痛,所以又叫“心下痛”。
多因長期飲食不節或精神刺激而發病。
初則肝胃不和,胃氣鬱滯;
久則氣滯血瘀,損傷胃絡,由氣及血而成此證。
臨床主要有肝胃不和,脾胃虛寒之分。
屬于肝胃不和的,如胃脘脹滿,痛連脅肋。
兼有心煩易怒、泛酸、嘈雜、口苦的為火鬱;
若痛處固定而拒按,便黑、脈澀的,為血瘀。
屬于脾胃虛寒的,症見隱痛喜按,泛吐清水,形疲肢冷,大便不實等。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