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瘡瘍內托法】
瘡瘍內治法中“消、托、補”之大法則之一。
又名托裏法、托法。
元●齊德之《外科精義》:
“凡為瘡醫,不可一日無托裏之藥。”
見《證治準繩●外科》卷一。
該法是運用補益氣血為主、活血解毒為輔的藥物,以扶助正氣,托毒補出,防止毒邪內陷的方法。
臨床運用可分為兩種:
①托毒透膿法。
適用於瘡瘍中期毒邪盛而正氣未衰,尚未潰破者,治宜用黃芪、當歸、川芎、穿山甲、白芷、皂角刺等藥。
常用方如透膿散。
②補托法。
適用於正氣虛不能托毒外出,以致瘡形平溻,根角散漫,難以破潰,或潰後膿汁稀少,堅腫不消,伴見身熱,精神不振,面色萎黃,脈數無力等症。
治宜用黃芪、白朮、茯苓、黨參、炙草、當歸、白芍、皂角刺、白芷、銀花、連翹、桔梗、陳皮等藥,常用方如托裏消毒散。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