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白帶】
①生理學名詞。
指婦女陰道內排出的液體。
屬生理現象。
一般在經期前後或妊娠期中,白帶量可能略多,色白,帶粘性,無臭味。
②病名。
出《千金要方》卷四“赤白帶下崩中漏下”篇。
亦名帶下白候。
屬病理現象。
是指帶下量多,綿綿不斷,在色、質、氣味方面發生異常的一類疾病。
多因脾虛肝鬱,濕熱下注,帶脈失約,任脈不固所致。
因於脾虛者,白帶量多,色白無臭,兼見神疲倦怠,納少便溏,面黃肢冷,治宜益氣健脾、升陽除濕,方用完帶湯。
因于肝鬱者,白帶時多時少,兼見精神抑鬱,頭眩,胸悶乳脹等症,治宜疏肝解郁,方用加減逍遙散。
因濕熱下注者,帶下量多腥臭,兼有陰癢,頭暈目脹等症,治宜清熱利濕,方用龍膽瀉肝湯。
此外如虛寒、虛熱、痰濕等亦可引起白帶增多,當予辨證論治。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