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官職詞典·校尉】
官名。
校,軍事編制單位。
尉,軍官。
校尉為部隊長之意。
戰國末當已有此官。
漢武帝增中壘、屯騎、步兵、越騎、長水、射聲、虎賁七校,另加不常置的胡騎,共八校。
校之領兵官均稱校尉。
每校人數約七百。
漢大將軍的直屬部隊分五部,部下有曲,曲下有屯。
部的領兵官為校尉。
則“部”與“校”同。
漢官加校尉者頗多。
司隸校尉後為京畿地方官,戊已校尉、烏桓校尉等系主管少數民族地區的長官。
後世校尉地位逐漸降低。
唐折沖府以三百人為團,團有校尉。
從唐至清,均用校尉為武散官的低級稱號。
唐、宋、元、明六品以下,清只限於八九品。
明、清以衛士為校尉。
明錦衣衛的校尉同差役。
清除散官外,實職不用校尉名,僅為習稱。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