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官職詞典·相】
官名。
春秋末齊景公置左右相,相為官名始此。
戰國時或稱相邦(漢人改“邦”為“國”),或稱丞相,為百官之長。
漢、魏在諸王之國設相,職同郡太守,僅名稱不同。
漢初諸侯王自治其國,設丞相統眾官,內史治民。
景帝中五年(西元前145),奪諸侯王自治之權,改其丞相為相。
成帝綏和元年(西元前8),又省內史,令相治民如郡太守。
魏沿漢制。
晉改國相為內史。
文獻所見國相之名,為沿襲舊名。
非晉時尚有國相。
另《周禮·秋官·司儀》謂為贊禮之人。
《左傳·定公十年》所謂“孔丘相”之“相”即此。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