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太陽系小行星帶大解密 多數由彗星構成】 [打印本頁]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5-17 13:25
標題: 【太陽系小行星帶大解密 多數由彗星構成】

太陽系小行星帶大解密 多數由彗星構成

 

更新日期:2009/07/16 17:35 陳 蓉

 


(法新社巴黎15日電) 天體物理學家研究團隊指出,火星和木星間的小行星帶,其中許多原始天體曾經是彗星。它們是被脫離軌道的巨大行星強烈撞擊,散落至小行星帶。


一般普遍接受的理論認為,小行星帶是「原行星盤」留下的碎石;所謂原行星盤是指新恆星誕生時,圍繞它的環狀濃密氣體。


但這些碎石一直以來引發極度好奇,它們從冰塊和石頭的混合體到火山岩都有,明顯不同,意味者它們起源複雜。


根據英國「自然」(Nature)期刊今天登載的研究指出,小行星帶「大量碎石」其實是彗星所構成。


法國及美國研究者進行一項太陽系早期發展數學模型研究,當時行星由大量星塵和氣體逐漸累積形成。


根據這項模型,剛誕生的木星、土星、天王星及海王星等巨型行星當時以十分緊密的布置在軌道運行,距離太陽大約約5到15個天文單位(AU),一個天文單位等於地球到太陽的距離,也就是約1億5000萬公里。


這些巨型行星之外,還有由大量彗星組成的盤狀體,被稱為外海王星體(trans-Neptunian),距離太陽大約16到30個天文單位。


當巨型行星愈來愈大時,運行軌道也愈加不穩定;終於,在大約6億年之後,因引力影響,天王星及海王星脫離軌道。

 

根據數學模型計算,它們衝進外海王星體,將其撞散,流落在太陽系。

 

其中很多彗星受到小行星帶微弱引力影響,停留在此直到今天。


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研究者古奈勒(Matthieu Gounelle)在記者會中指出,如果這模型實驗是正確,這表示大多數初始小行星與彗星的差異,比原來所認為的更小。

 

這也對微流星或衝進當時地球灸熱大氣層,存留下來的地球外物質起源爭議提供線索。(譯者:中央社陳蓉)

 
引用: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716/19/1n6mc.html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