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歲,學前教育】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http://edu.people.com.cn/GB/index.html
學前家庭教育是非常關鍵的,這個時期孩子處于個性形成階段,是孩子性格道德品行是否正確發展的十字路口。
前蘇聯教育學家馬卡連柯在他所著的《父母必讀》一書中講到:“一個家庭如果只生一個孩子,父母就會有意無意地嬌慣、遷就、溺愛,加上沒有兄弟姐妹的相互制約,很容易使孩子養成驕傲、任性、自私、虛榮的性格,給家長帶來不幸和禍害”。
讓孩子早點參與集體活動對孩子消除上述不良習氣和進行早期教育大有好處。
如條件允許,幼兒家長將孩子早點兒送幼兒園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是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徑。
有的孩子的怪癖往往是在幼兒時形成的。
特別是有的獨生子女由于父母嬌慣,養成孩子喜歡指揮大人幹這幹那。
對他的要求不滿足就躺在地上大哭大鬧。
這些不良習慣的進一步發展,就會導致挑吃挑穿,自私任性,粗野無禮的不良行爲習慣。
相反,如果在幼兒時期就教孩子聽話,不嬌慣,就能養成尊重長輩,尊重別人,對同伴友愛的良好品質。
另外,我對這個問題更深層次的考慮是,家長輕易滿足孩子的要求,容易使孩子認爲獲得東西是件容易的事,滋生“不勞而獲”的習性。
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是早期教育的核心。
在解決孩子任性問題時“獨裁”要逐漸讓位給民主。
在這個過程中主要的是靠說服教育多鼓勵孩子,切忌對孩子體罰。
打罵兒童是家長無能的表現,是教育的失敗。
孩子淘氣,難免惹父母生氣,有少數父母往往以打罵來懲罰孩子。
而且打起孩子來不管不顧,逮哪打哪。
殊不知這樣常常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打孩子頭部嚴重者會使孩子耳聾眼瞎,打身體會造成五髒受損。
有的家長自覺聰明,認爲屁股肉厚可以打屁股。
其實不然。
疼痛會損傷孩子的中樞神經,結果也是很嚴重的。
通過這種家庭民主教育的體現,孩子有了責任感和自信心。
進而,孩子從對家長的簡單的服從上升到對家長的教育的分析與思考。
理解和認識在教育上誰都有教育與被教育的權利,人與人是平等的。
家庭民主教育的成果是加快了孩子的心智成熟和理性思維。
此外,我們還注意從小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好習慣。
讓他自己穿衣、疊被、整理玩具等。
通過讓他做力所能及的事,培養他的認真做事的責任心及愛勞動的情感,進而教育孩子愛護物品,不亂花錢等。
勤儉與節約的好品行對孩子一生都有用。
中國有句古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
需要家長注意的是,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父母的每一句話對他們都會産生很大影響。
因此,家長在與孩子的相處中要謹言慎行。
因爲,您的孩子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和靈敏的耳朵以及一顆好奇求知的心。
在幼兒學前教育過程中,家長要讓孩子慢慢地懂得尊重父母是一件榮耀的事情。
要知道只有在家裡尊重父母的孩子,才能在社會上懂得尊重別人。
進而,得到他人的愛護。
“孝道”會給孩子未來生存擴展極大的空間。
在這方面,我們除了用語言教育曉楓外,更多的是用我們日常的行爲來影響。
就是對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老爺的尊重、敬愛、盡心、盡孝。
這些行爲,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播種尊老、敬老的善良的種子,伴隨著他的成長,讓尊老、愛老成爲他日常願意做的快樂的善行。
在教育孩子的健康成長過程中,我們的體會是:早期教育和家庭環境是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兒童如果在早期與父母建立和保持良好關系,對以後的適應社會和人際關系以及提高生存能力都有促進作用。
和諧的家庭,父母的正確關愛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基礎。
再一次提醒家長,爲了孩子您要爲人師表,您的言談舉止都是孩子效仿的對象。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林格倫說過:“兒童最初經曆的教育是由家長而不是學校提供的,這些活動在嬰兒期就開始了。”
在兒童身上發現的問題,家長要認真自我反省。
“這孩子怎麽這樣”?
要自問,您是什麽樣子。
原文出處:人民網http://edu.people.com.cn/GB/8216/112138/6605649.html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