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元正紀大論】
春氣西行夏氣北行。秋氣東行。冬氣南行(近東者先受春氣。漸次及西近南者。
先受夏氣。 漸次及北。近西者先受秋氣。漸次及東。近北者先受冬氣漸次及南)
故春氣始於下(由下而升)
秋氣始於上(由上而降)
故至高之地冬氣常在(高山之巔夏月凝雪)
至下之地春氣常在(卑下之澤。冬月草生)
發表不遠熱。攻裡不遠寒(發表利用熱。夏月發表不遠熱也。
攻裡利用寒。冬月攻裡不遠寒也。
以發表攻裡之品。不留於中而有所宜也)
不發不攻寒熱內賊。其病益甚(不以發攻而犯寒犯熱。故病益甚。若無病而犯寒犯熱。則生寒生熱)
木鬱達之(郁。怫也。
木性發達。治則升之令其條達)
火鬱發之(火性發越。治則散之令其發越)
土鬱奪之(土性疏通。故宜奪之)
金鬱泄之(金性清利。故宜泄之)
水鬱折之(水性就下。故折之令其無沖逆也)
然調其氣。過者折之以其畏也。
所謂瀉之(上文詳其。五郁之治。因言既治之必調其氣。
而復有過而不調者。
則折之以其所畏折之之義。即所謂瀉之也。
畏者。
木畏酸。火畏甘。土畏苦。金畏辛。水畏咸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30207&pid=444987&fromuid=526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